去年 5 月,南京新开辟的 509 路公交线受到极大关注,它北接江北新区研创园,穿越了长江五桥与河西新城,直至油坊桥地铁站。
一条公交线,何以引发如此之高的关注热度?因为对城市来说,它是 “ 拥江发展 ” 战略下的必由之举,能助力长江两岸人才与产业交融。同时,它实打实地满足了百姓对跨江公共交通的需求,特别是有就医、通行需要的老年群体。
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一头连着民生期盼,一头牵动着城市产业发展。近年来,南京交通运输部门主动作为、创新应变,充分发挥城市地面公交灵活机动的特点,持续拓展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调度资源、延展服务范围,让公交最大限度串联起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让交通服务更加暖心,为推动城市发展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 “ 公交答卷 ” 。
新增、优化 45 线路,织密城市公共交通经纬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 + 公交成为大家首选的绿色出行方式。 2023 年,结合轨道新开线路、城市新建小区、保障房片区、重点学校公交车辆保障及市民反馈等,南京新增、优化公交线路 45 条,南京公交线路的经纬线长度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脉络也被编织得更加精密。
2023 年 5 月,南京有了首条途经江心洲大桥的公交线路 509 路,这给江北新区研创园板块的居民前往河西南地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3 岁的陶俊龙家住在岱山西路,工作地点在孵鹰大厦。有了 509 路,他可以一路直达油坊桥地铁站,然后在同站换乘一趟公交车,大概 40 分钟就能到家,比以往省了快一半的时间。
除此之外,为方便江北、八卦洲居民过江换乘地铁 1 号线,新辟途经燕子矶长江隧道的公交 540 路、 568 路。随着南京 7 号线北段及南段的陆续运营,为方便仙林湖地区市民换乘地铁,填补纬地路公交线网空白,新辟衔接仙林湖与尧化门两片区之间的 137 路;为填补岱山东路公交线网空白、加强与轨道交通 2 号、 S3 号线及后期地铁 7 号线衔接,公交 185 路优化调整。
促进公交地铁接驳“少换乘”甚至“零换乘”,一直是南京交通部门努力的方向。据南京公交集团运营服务部线网规划工程师谢鑫介绍,其实从新建地铁开始规划站点时,就已经着手布局沿线站点、逐步调整线路。为填补道路线网空白、提高换乘效率,南京公交还通过增设站点、调整线路走向、延长运营时间等方式,优化调整 112 路、 446 路、 780 路等 33 条公交线路,有效地提高了公交服务能力。
打造“小蓝鲸”微循环公交,聚焦“背街小巷”的出行痛点
2023 年 9 月 22 日,家住南京丁家庄片区凤梧园的陈女士,特意来到家门口的新公交站,坐上了新开通的“小蓝鲸” 201 路。“以前我们去菜场、商场、地铁站,都要走路或者骑共享单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 8 分钟就能到地铁 7 号线丁家庄站,太方便了。”
丁家庄是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之一,已入住居民人数约 7 万人。陈女士反映,小区内入住的人较多,周边却没有公交线经过,大家出行很头疼。 “ 如果要去地铁 7 号线丁家庄站坐地铁,步行要 35 分钟左右。如果想要乘坐公交出行,从南门出发,步行至最近的 311 路燕丹路 · 瑞霞路公交站约 500 米。步行至最近的 145 路瑞福大街东公交站则超过 800 米。 ” 南京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丁家庄区域居民区集中,道路狭窄和停车位设计等问题,制约了线路开设。为了解决居民的出行痛点,公交公司内部调剂 “ 小蓝鲸 ”——8 米级小型车来解决。
“小蓝鲸”是“快、干、支、微”四级常规公交线网体系内的微循环公交,主要解决受道路通行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通过接驳支线实现线网覆盖的“背街小巷”出行问题,以线路短、车次频、周转快“短频快”的创新模式,串联起周边居民区、学校、社区医院、集贸市场等场所,减少市民通行时间,实现“地铁到站、公交到家”。
在去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的各个火爆景点,“小蓝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保障市民旅客顺畅出行,同时配合乘客的观光需求,南京公交独家定制了“钟山风景”“城南记忆”“玄武文旅”“长江观光” 4 条假日旅游线路,集聚“吃游购娱”,畅通连接市民与旅游美景间,每日运送旅客超 1 万人次。
截至目前,南京公交已开通 9 条“小蓝鲸”微循环公交,进一步优化线网结构,加强常规公交线路与地铁的衔接,填补公交线网盲区,打通社区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敬老线护航“银发”乘客,提供有温度的惠民公交服务
低地板、低入口新能源车辆,具有升降和侧倾功能的车身,配置上车门铃、轮椅上下车翻板及轮椅停放区域等助老助残人性化设施……这是南京公交集团聚焦老年乘客出行需求,持续打造的“敬老线”服务品牌。去年 7 月, 11 路、 64 路、 552 路、 603 路四条新的敬老线齐上线,南京公交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自 2018 年承担江苏省城市公交无障碍试点工作后,南京公交更新的公交车辆全部实现低入口化,可以 “ 抬脚一步登乘 ” ,还配有车体升降侧倾、无障碍通道、上下车门铃、轮椅停放区域,车座也选择了更加舒适的软垫座椅,并设有爱心专座,在硬件设施上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乘客提供便利。目前,南京公交共有无障碍公交车 952 辆,分布在 51 条运营线路上,无障碍公交车辆比例逐年提高。
同时在 2023 年,南京完成了 120 处公交站点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升级改造后的站亭可以遮阳避雨,新增配备了爱心座椅,不仅空间大,包容性也强。与站点原有的 “ 国标式 ”“ 门式 ” 立杆站牌相比,线路信息更加一目了然,风格上也在向 “ 港湾式 ” 大站亭靠拢,并且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乘客候车舒适度。
公交站台的 “ 小窗口 ” 承载着万千市民生活发展的 “ 大民生 ” ,彰显城市的民生厚度。本次改造项目,让一座座有颜值、有温度、有智慧的公交站台不仅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见证、民生服务的新名片。(来源:市交通局运输处、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