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洪流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以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勇气追逐梦想,以努力奋斗收获丰硕的科技成果。让我们跟随米易县科技工作者追梦的脚步,共赏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朱永高:践行医者初心 守护群众健康
他深耕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29年,始终坚持临床、科研两手抓,在医学与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技术和成果突破。他白衣作甲,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诠释了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他就是米易县科协新一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米易县医共体(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永高。
朱永高是一个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他时常说:“看准片子,是一门硬功夫。”影像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随访、预后评估等提供可靠的专业信息,对医生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朱永高几乎每天都会坚持查阅资料学习,对经手的病人在诊断前、诊断后,以及治疗后的情况进行实时了解,通过大量的病例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上机阅片、实际操作、病例讨论、科室管理、科研论文编写,都少不了朱永高的身影。与他共事的同事都清楚,朱永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爱钻研、肯实干。2016年,朱永高针对科室防护铅衣长时间折叠堆放易损坏、影响防护效果的问题,设计出壁挂式铅衣架并在医院投入使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米易县医共体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诊断中心医师唐克说:“朱永高会在每天的晨交班会带领我们读片,做手术的时候带我们观摩学习,遇到不熟悉的疑难杂症,他也会细致地研究相关文献、病例,并非常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病因和治疗手段。”
近日,一名75岁的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术后,突然出现肾动脉持续性出血,膀胱内填塞,尿液无法引出,患者腹部胀痛难忍,情况十分紧急。朱永高接到会诊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经科室会诊,决定采用微创介入对患者进行肾动脉栓塞。经过朱永高和科室团队1个多小时的积极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近年来,朱永高带领医院放射科进行流程再造、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科室重塑等,并积极引进DR、CT、MR、DSA检查、治疗等新项目、新技术。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县人民医院率先在攀西区(县)级医院开展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及肝、肾、卵巢囊肿的引流硬化术;2022年,县人民医院顺利实施首例肝动脉栓塞止血术、子宫动脉栓塞术;2023年,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首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取出术、直肠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精索静脉曲张栓塞术等多项手术。
朱永高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要不断学习,在全院推广和运用科学思维,助力医、教、研各领域开拓创新,让更多患者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陈华:深耕农业一线 播撒科技“种子”
她是一名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22年的时间,坚持奋斗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心系“三农”,始终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作为目标,在农业技术推广与指导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使命;她穿行在各个蔬菜大棚和果园,米易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见证了她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点滴。她就是米易县科协新一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米易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米易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陈华。
陈华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到米易县工作。凭借着对农业技术的刻苦钻研与天赋,她先后参与米易县蔬菜钢架大棚的推广应用、蔬菜嫁接技术、枇杷控时成熟技术和芒果角斑病、番茄青枯病、枇杷梨木虱防治以及农作物低温防冻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等多项农业科技项目。她常说:“能看见村民们富起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踩稀泥、钻大棚、编写技术培训手册,成为陈华每天必须做的事。“陈姐,你又来啦”“陈姐,一会麻烦你去看看我的番茄大棚”……每到一块田地,村民们都热情地和陈华打着招呼,亲切地称呼她为“陈姐”。
丙谷镇雷窝村村民陈志顺说:“陈姐经常过来指导我们番茄、辣椒、茄子、葡萄等蔬菜水果的科学种植技术,从移栽到施肥,讲得非常细致,我们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品质都非常好。”
米易县枇杷现有种植面积达4万亩,主要品种为大五星和早钟六号,产量2.4万吨,产值5.7亿元,建成规模连片的标准产业基地面积2.5万亩,出口备案基地1800亩。为有效解决困扰果农多年的早花问题,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陈华与多名枇杷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先后来到草场镇龙华村、顶针村,丙谷镇芭蕉箐村,经过多方走访、田间试验、技术研讨,研究团队成功总结出“干热河谷区早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将米易县枇杷产值由1亩不足2000元提升至20000元,该项技术荣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时,她参与编写的《冬春枇杷·晚熟芒果》《干热河谷区早春枇杷栽培新技术》由云南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陈华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攀枝花“大地飘香”农业优才称号等荣誉。
陈华说:“农业技术水平与农业产业生产质效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我将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做好新品种、优品质的果蔬引进与新技术示范,提高米易县农作物品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勇:带动校园创新 点亮科技火种
在米易县 第一初级中学校,科技创新的气息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米易县优秀科技工作者、县科协新一届委员会委员、物理教师刘勇在校园默默深耕25年。自2010年起,刘勇便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着科技的种子,引导学生们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
初涉科创领域时,刘勇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回忆起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比赛时的情景,那时他们获得了一个市级三等奖。然而,正是这次比赛中的一个小作品——《会走路的电风扇》,给了他极大的启发和动力,这个作品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也坚定了刘勇继续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决心。从那以后,他开始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并鼓励学生们也这样做。
刘勇的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们参加比赛,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常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一起探讨科技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科创实验室里,常常能看到刘勇忙碌的身影。他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每当学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是耐心解答,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其中有两件更是荣获了省级科创比赛一等奖。
米易县 第一初级中学校学生吴瑞波笑着说:“刘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们会做一些小实验、创作作品,他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不断感染着我,让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勇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研究中。他常常阅读最新的科技文献,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们进行科技创新。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研讨会和培训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与刘老师共事已有16年,亦师亦友,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慢慢走上了科技创新的道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指导学生完成的‘单项通水装置’科创作品,获得了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米易县 第一初级中学校教师饶春霞表示。
“科技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奖,更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谈到科技创新,刘勇的脸上溢满笑意,他说:“希望能够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能够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姚绍松 李佳翰 杨岚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礼攀)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