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协委员: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提供税前、税后缴费多种方式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专题会议上,尧金仁委员建议, 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消耗而不创造资源,是财政支出和花钱的事。”尧金仁说,从打通经济、社会双循环来看,却为培育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长寿经济,形成合理的养老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
尧金仁认为, 30年前中央就明确提出多层次、三支柱的养老保险改革方向 ,但实施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充分发挥,表现为一支柱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支柱覆盖面太小;三支柱刚起步。
尧金仁说, 上海二、三支柱有先行先试优势,也面临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科学的养老保障产品。二是未建成统一的养老金账户管理平台。三是未形成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每月节税额仅二、三十元,且操作流程复杂。
“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必须激发买的意愿,解决买的难题,减轻买的负担。”尧金仁建议,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发达,监管制度严密优势,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低门槛、广覆盖、多选择、可持续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展市场化专业投资运作。
“特别要 鼓励养老资管产品与养老年金或护理保险、康养服务打通,将看不见的产品与看得见的服务结合,有效对冲长寿或护理风险,避免人还在钱没了,或钱还在人没了。 ”尧金仁说。
他建议将财税支持作为第三支柱发展核心动力。比如, 提供税前和税后缴费多种方式。“中高收入群体对税收递延更感冒,中低收入群体直接补贴更实惠。” 要兼顾不同收入群体,将二、三支柱税收优惠统一或合并计算,便于没机会参加二支柱人员参加三支柱。
尧金仁还建议健全制度框架,实行财税和金融双头监管,建立统一的账户管理体系和跨账户的资金流动与对接系统。他说,建立以账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退出转移机制,客户享有自由转换权,从制度设计上形成多元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调动各方积极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张骏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佳思敏


“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消耗而不创造资源,是财政支出和花钱的事。”尧金仁说,从打通经济、社会双循环来看,却为培育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长寿经济,形成合理的养老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
尧金仁认为, 30年前中央就明确提出多层次、三支柱的养老保险改革方向 ,但实施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充分发挥,表现为一支柱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支柱覆盖面太小;三支柱刚起步。
尧金仁说, 上海二、三支柱有先行先试优势,也面临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科学的养老保障产品。二是未建成统一的养老金账户管理平台。三是未形成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每月节税额仅二、三十元,且操作流程复杂。
“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必须激发买的意愿,解决买的难题,减轻买的负担。”尧金仁建议,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发达,监管制度严密优势,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低门槛、广覆盖、多选择、可持续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展市场化专业投资运作。
“特别要 鼓励养老资管产品与养老年金或护理保险、康养服务打通,将看不见的产品与看得见的服务结合,有效对冲长寿或护理风险,避免人还在钱没了,或钱还在人没了。 ”尧金仁说。
他建议将财税支持作为第三支柱发展核心动力。比如, 提供税前和税后缴费多种方式。“中高收入群体对税收递延更感冒,中低收入群体直接补贴更实惠。” 要兼顾不同收入群体,将二、三支柱税收优惠统一或合并计算,便于没机会参加二支柱人员参加三支柱。
尧金仁还建议健全制度框架,实行财税和金融双头监管,建立统一的账户管理体系和跨账户的资金流动与对接系统。他说,建立以账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退出转移机制,客户享有自由转换权,从制度设计上形成多元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调动各方积极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张骏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佳思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