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开放式社区:设有4个居委、3所学校…一度“名声”不佳,慢慢却变了→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的社区党委会议室里,墙上的这行字格外显眼。 对于张军萍而言,这行字是她实打实的心声。2003年,26岁的她成为莘庄镇一名社区工作者;2012年,她受组织委派,来到沪上最大开放式社区——上海康城。十年来,她扎根基层,以党建引领带动基层有生力量,促使这个特大型小区从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盗窃案件高发的社区治理洼地,转变成治安良好、邻里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居民凝聚起来,博采众长,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这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所在!” 张军萍说。

“你们放手干
如果搞砸了我来承担责任” 说上海康城是一座“微城市”,一点不为过。1平方公里内坐落着286栋楼宇,居民超过3.6万名,设有4个居委会、3所学校、1个菜场、3个大型超市、1个敬老院、1个社区卫生分中心和2条公交线路……疫情期间,其管理的复杂性格外凸显。 “最难的时候是疫情暴发的初期。”张军萍坦言,当时康城仅有31名社区工作者,如何在短期内把居民组织起来、不乱不漏不错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关系疫情防控成败。 答案就在社区之中。 康城半开放、超大型的特点,既给防疫带来了难度,也让张军萍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康城内学校及其家委会是社区抗疫中天然的同盟,此外,社区还有“青闵君”等活跃的青年团体,是可以组织、动员的有生力量。 依托平时“家校社”三方的良好互动,张军萍从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借到操场作为核酸检测场地,又借助家委会的动员和号召,在收到次日大筛通知后,两小时内就招到600多名青年人,组成了第一支抗疫志愿者队伍。“社区中广大的党员和志愿者能够主动站出来,和党组织一起并肩作战,当时我心里就有底了。”张军萍说。 场地和志愿者都到齐,还需要更具体的检测方案。张军萍召集了近20人的核酸检测指挥组,从晚上6点到11点,5个小时内高密度头脑风暴,将核酸检测方案从一张白纸,精确到“操场路线怎么走,排队处能容纳多少人,每队大概会有多少人流”等细节。 指挥组里的成员,有企业高管,有大型活动负责人,甚至还有蓝天救援队的成员,大家都是业主,社区党委给予了他们百分百的信任。张军萍和他们说:“你们放手干,如果搞砸了我来承担责任。” 上午7时30分第一批居民集合,当天20时30分近4万康城社区居民成功完成首轮核酸检测。接下来的一周内,封闭管理的康城社区共成功完成6次全员核酸检测,每天都有700多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尽职尽责。 “多年的工作,在这次抗疫中得到了非常真实的体现。” 回望那段时间,张军萍感慨万千,采访中难掩泪水。“十年来,康城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打下了扎实的居民自治基础,才有了迎接‘大考’的底气。” “康城不能再乱下去了”
把能做事的人选出来 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康城,一度“名声”不佳——群租泛滥、入室盗窃案频发,以2015年为例,这里共发生185起入室盗窃案件,平均两天一起。张军萍还记得 初到康城时遇到的一位居民,出社区就把车上的“康城社区停车证”收起来,张军萍上前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张书记,在外我不好意思说我住康城。” 这个回答,深深刺痛了张军萍的心,她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小区现状。2015年底,“五违四必”整治给康城社区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区镇两级专门组织力量,社区内群租、违法搭建等乱象得到大力整治。 但要解决治安问题,还要完善小区技防设施,这涉及筹集、使用公共维修资金,需要召开业主大会。然而, 由于之前的业委会班子“瘫痪”,业主大会无法召开。 当时正赶上业委会换届,为了选出一个坚强有力的业委会班子,张军萍广泛发动党员骨干、楼组长等,充分用好“红色物业”机制,行使对业委会人员的“人选建议权”“结构建议权”“资格审查权”,把党组织信赖、群众满意的业主推荐进入业委会。

“要从几万人中找准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业委会成员人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军萍说,我们一个一个居民区跑、一个个对象聊,居民的各种意见建议充分听取。当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康城不能再乱下去了,我们要把真正能为大家做事的人选出来”。 2016年8月,康城新一届业委会通过选举产生,共13位成员。为了取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张军萍和同事耐心做居民工作,详细解释技防设施改造的必要性,改造之后会有哪些效果。 最终,获得居民信任的新业委会不负众望,在全体业主共同努力下,有效推动了技改等维修项目的快速启动,使用公共维修资金2000多万元,在小区内布设高清监控探头2400多个,并修缮了智能化门禁系统。设备安装好后,张军萍还组织居民去实地参观,居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此后,康城社区入室盗窃案件数量逐渐减至零,面貌焕然一新。 如何把这些能人发掘出来? “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在张军萍看来,社区治理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她直言:“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蒙头’做工作,而是要把社区中的能人、达人发掘出来,共同参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有很多很好的新点子。” 如何把这些能人发掘出来呢?张军萍说,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凝聚民智是重要抓手。比如,社区里举办的草坪音乐节,居民准备了100多个节目,还成立了社区评审团,在策划筹备组织的过程中,大家能发现一群对社区真正在乎的人,慢慢将他们吸纳为社区智囊团的成员。 对于康城来说,维修资金的使用频率较高,居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社区逐渐从业主中发掘出了一支懂工程、懂财务的专业队伍,协助业委会合理统筹使用好维修资金。“今后,康城还将面临整体或局部的规划,依然要坚持人民参与的原则,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参与。”张军萍的理由很简单: 老百姓参与的规划,才更有感受度,大家也更容易接纳。

为了汇集不同群体的智慧和民意,近年来,张军萍探索建立“莘智汇”社区公共空间,通过打造居民建议征集平台、居民参与公共议事厅,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定期听取居民诉求。社区党委还定期发布“社区热点排行榜”,将居民参与小区热点讨论情况进行线上直播,推动物业管理、垃圾分类、停车、养宠等“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公共空间的一次“头脑风暴”中,一位年轻居民向她提出建议:小区里水景资源利用率低,是否能适当改造,建一个音乐喷泉,这样不仅美观,还能给居民增添一处休憩娱乐的场所。这一提议,获得了不少居民的支持,张军萍把这个任务领了下来。经多方努力,2018年,在上海康城南门的月牙湖畔,一座音乐喷泉呈现在居民面前,每到周末、节假日晚上,这里都会上演音乐灯光秀,成为居民们的“网红”打卡点。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此次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军萍深感光荣而又责任重大,她说,将来要把更多居民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朝着“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砥砺前行!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顾杰 林子璐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安通


“你们放手干
如果搞砸了我来承担责任” 说上海康城是一座“微城市”,一点不为过。1平方公里内坐落着286栋楼宇,居民超过3.6万名,设有4个居委会、3所学校、1个菜场、3个大型超市、1个敬老院、1个社区卫生分中心和2条公交线路……疫情期间,其管理的复杂性格外凸显。 “最难的时候是疫情暴发的初期。”张军萍坦言,当时康城仅有31名社区工作者,如何在短期内把居民组织起来、不乱不漏不错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关系疫情防控成败。 答案就在社区之中。 康城半开放、超大型的特点,既给防疫带来了难度,也让张军萍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康城内学校及其家委会是社区抗疫中天然的同盟,此外,社区还有“青闵君”等活跃的青年团体,是可以组织、动员的有生力量。 依托平时“家校社”三方的良好互动,张军萍从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借到操场作为核酸检测场地,又借助家委会的动员和号召,在收到次日大筛通知后,两小时内就招到600多名青年人,组成了第一支抗疫志愿者队伍。“社区中广大的党员和志愿者能够主动站出来,和党组织一起并肩作战,当时我心里就有底了。”张军萍说。 场地和志愿者都到齐,还需要更具体的检测方案。张军萍召集了近20人的核酸检测指挥组,从晚上6点到11点,5个小时内高密度头脑风暴,将核酸检测方案从一张白纸,精确到“操场路线怎么走,排队处能容纳多少人,每队大概会有多少人流”等细节。 指挥组里的成员,有企业高管,有大型活动负责人,甚至还有蓝天救援队的成员,大家都是业主,社区党委给予了他们百分百的信任。张军萍和他们说:“你们放手干,如果搞砸了我来承担责任。” 上午7时30分第一批居民集合,当天20时30分近4万康城社区居民成功完成首轮核酸检测。接下来的一周内,封闭管理的康城社区共成功完成6次全员核酸检测,每天都有700多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尽职尽责。 “多年的工作,在这次抗疫中得到了非常真实的体现。” 回望那段时间,张军萍感慨万千,采访中难掩泪水。“十年来,康城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打下了扎实的居民自治基础,才有了迎接‘大考’的底气。” “康城不能再乱下去了”
把能做事的人选出来 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康城,一度“名声”不佳——群租泛滥、入室盗窃案频发,以2015年为例,这里共发生185起入室盗窃案件,平均两天一起。张军萍还记得 初到康城时遇到的一位居民,出社区就把车上的“康城社区停车证”收起来,张军萍上前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张书记,在外我不好意思说我住康城。” 这个回答,深深刺痛了张军萍的心,她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小区现状。2015年底,“五违四必”整治给康城社区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区镇两级专门组织力量,社区内群租、违法搭建等乱象得到大力整治。 但要解决治安问题,还要完善小区技防设施,这涉及筹集、使用公共维修资金,需要召开业主大会。然而, 由于之前的业委会班子“瘫痪”,业主大会无法召开。 当时正赶上业委会换届,为了选出一个坚强有力的业委会班子,张军萍广泛发动党员骨干、楼组长等,充分用好“红色物业”机制,行使对业委会人员的“人选建议权”“结构建议权”“资格审查权”,把党组织信赖、群众满意的业主推荐进入业委会。

“要从几万人中找准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业委会成员人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军萍说,我们一个一个居民区跑、一个个对象聊,居民的各种意见建议充分听取。当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康城不能再乱下去了,我们要把真正能为大家做事的人选出来”。 2016年8月,康城新一届业委会通过选举产生,共13位成员。为了取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张军萍和同事耐心做居民工作,详细解释技防设施改造的必要性,改造之后会有哪些效果。 最终,获得居民信任的新业委会不负众望,在全体业主共同努力下,有效推动了技改等维修项目的快速启动,使用公共维修资金2000多万元,在小区内布设高清监控探头2400多个,并修缮了智能化门禁系统。设备安装好后,张军萍还组织居民去实地参观,居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此后,康城社区入室盗窃案件数量逐渐减至零,面貌焕然一新。 如何把这些能人发掘出来? “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在张军萍看来,社区治理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她直言:“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蒙头’做工作,而是要把社区中的能人、达人发掘出来,共同参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有很多很好的新点子。” 如何把这些能人发掘出来呢?张军萍说,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凝聚民智是重要抓手。比如,社区里举办的草坪音乐节,居民准备了100多个节目,还成立了社区评审团,在策划筹备组织的过程中,大家能发现一群对社区真正在乎的人,慢慢将他们吸纳为社区智囊团的成员。 对于康城来说,维修资金的使用频率较高,居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社区逐渐从业主中发掘出了一支懂工程、懂财务的专业队伍,协助业委会合理统筹使用好维修资金。“今后,康城还将面临整体或局部的规划,依然要坚持人民参与的原则,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参与。”张军萍的理由很简单: 老百姓参与的规划,才更有感受度,大家也更容易接纳。

为了汇集不同群体的智慧和民意,近年来,张军萍探索建立“莘智汇”社区公共空间,通过打造居民建议征集平台、居民参与公共议事厅,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定期听取居民诉求。社区党委还定期发布“社区热点排行榜”,将居民参与小区热点讨论情况进行线上直播,推动物业管理、垃圾分类、停车、养宠等“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公共空间的一次“头脑风暴”中,一位年轻居民向她提出建议:小区里水景资源利用率低,是否能适当改造,建一个音乐喷泉,这样不仅美观,还能给居民增添一处休憩娱乐的场所。这一提议,获得了不少居民的支持,张军萍把这个任务领了下来。经多方努力,2018年,在上海康城南门的月牙湖畔,一座音乐喷泉呈现在居民面前,每到周末、节假日晚上,这里都会上演音乐灯光秀,成为居民们的“网红”打卡点。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此次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军萍深感光荣而又责任重大,她说,将来要把更多居民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朝着“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砥砺前行!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顾杰 林子璐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安通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