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曾经的电影界“顶流”,在上海度过了半生时光 | 睡前分享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上海

2022-10-24 21:35 来源: 解放日报
【字体:
  近日,上影演员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的铜像在武康路395号剧团院内落成,让人再次回忆起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孙道临先生虽生于北京,后半生却长期生活在上海,与上海有解不开的缘分。 从演员到战士再到演员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1921年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的工程师,但他却倾心于文科,在燕京大学读了哲学系,后受同学黄宗江的影响,走上了戏剧的道路。 1943年,孙道临先后在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国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等做职业话剧演员,其间开始使用“孙道临”这一艺名。1948年,孙道临应邀赴上海从影,其早期代表作《乌鸦与麻雀》便是在这段时间所拍摄。 这部影片以辛辣的笔触,极为真实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逃离上海前夕,社会上一片黑暗,穷人遭罪的景象。像这样的影片,在解放前只能偷偷摸摸拍摄,大部分镜头是在上海解放后完成拍摄的。


  1949年,孙道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2年,孙道临老师与上影12位演员“弃文从武”,奔赴战火连天的抗美援朝前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战争结束后,孙道临回归“平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拍摄了《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电影,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7年上影厂再次改组,改组后下设3个故事片分厂,分别为江南电影制片厂、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实行分厂管理。其中,张瑞芳和孙道临分别担任海燕厂的正副团长。 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孙道临担任开幕式的中英双语主持人。1995年,孙道临更是担起了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的重任。


  武康路上的神仙眷侣 孙道临的妻子王文娟是著名越剧演员、“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958年,两位风云人物仍是单身状态,在共同好友黄宗江的介绍下,两人在黄所在的上海招待所里相识。 本以为第一次的见面并不会那么顺利,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两人一见钟情。从招待所出来后,孙道临送王文娟回家,路上两人畅聊。孙道临说:“我看过你演的《梁祝》和《西厢记》等。”




  巧的是,两人在上海的居所相距不远。孙道临住在武康路上的密丹公寓,王文娟住在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他们都是名人,不方便去公共场合,便在僻静的马路上散步,走到深夜,难舍难分,好似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


  孙道临曾经居住的密丹公寓


  王文娟曾经居住的枕流公寓 想起当年的岁月,王文娟晚年依然感到幸福,她曾在《七条琴弦谁知音》一文中写道:“每次两人一直走到深夜,他送我回家,到了门口却又不走,我说,那我送你,于是两人折回到武康路,到了公寓门口,他说,还是我送你吧。就这样绕着武康路、华山路、湖南路、淮海路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他送我回到家。这样的‘十八相送’,是我们恋爱时最常见的‘保留节目’。” 1962年的夏天,王文娟和孙道临正式结为夫妻。由于孙道临居住的密丹公寓面积狭小,临时申请房子又来不及,就把婚房放在了枕流公寓。


  一直等到女儿庆原出生后,才将两处房子并在一起,置换到武康大楼。 四十多个春秋,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一同郊游、赏花、赏月、踏青……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由“乐游上海”微信号shanghaitourism 授权刊载。
  微信编辑: 皮小姐
  校对: syl 晓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