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探讨文艺创作 “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上海

2025-05-23 00:00 来源: 解放日报
【字体:

    记者 诸葛漪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看舞剧,剧本、舞美创作滞后,突然到了某个节点,舞剧起来了,到今天,舞剧呈井喷式爆发。”昨天,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围绕“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探讨创作,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朱洁静直言,“有些地方吃到舞剧红利,都想做舞剧,让其作为自己的成绩,快速求成的心态严重影响艺术创作规律。”

    在朱洁静看来,艺术需要时间打磨,需要精力去沉淀,作为演员,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面对快速发展的舞剧市场能对一个角色和一部作品十年磨一剑。“从舞蹈演员、舞剧演员到演员,是非常漫长的路。”朱洁静认为,《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了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今天,40岁的我已经尝到表演的快感,也拍了舞剧电影。表演两个字,真的非常美妙。”

    “很多演员台词背得特别溜,唱段特别溜,但是不懂得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断句、为什么在这个地方甩腔。”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表示,演员要懂得自己的优势,更要懂得编剧为什么写了这句台词,“演员要把自己换位为观众,希望在台上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需要揣摩的。观众又分很多种,每个戏每个角色到底演给谁看,我们要思量。”

    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认为,“不是会唱高腔,就是角儿,武戏也不是比谁的跟头翻得多。好演员应当具备传统程式的解构力、当代审美的表达力、与观众共情的控场力。”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建把演员分为三档,“一流演员是说出来的,舞台表演跟说话一样,二流演员是唱出来的,嗓子好,要多高有多高,也能让观众拍手、鼓掌,三流演员是喊出来的,音调非常高。”他对获奖演员说,“你们得奖了,各种说法都有,不要生气要争气,把绊脚石当成垫脚石,一定好好努力,走最难走的路,听最难听的话,干最难的事,最后做最精彩的人。”

    “62位演员评出17位进入梅花奖终评,初评担子非常沉重。”梅花奖评委宋官林回顾,“传统经典剧目、传统折子戏命中率非常高。为什么演新编戏得梅花奖很难?因为很多新剧本主题先行,立意太满,演员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演员的表现空间在一些新创剧目中被挤压,“在一圈又一圈的转台上,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没有施展余地,直接带来表演的退化。”

    陈涌泉强调,一定要坚持以演员表演为中心,“过多声光电、过多舞美道具的堆砌淹没了角色,伤害了表演艺术,甚至伤害到演员身心健康。舞台上,要一桌两椅演尽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