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下一辆。”填写好货车车牌信息,检测人员快速在《在用车检验(测)报告》上写下“合格”两字,便立即指挥下一辆车向前。
然而,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例行帮扶检查时,却发现了“合格”背后的“猫腻”。
火眼金睛 发现检测仪器内藏“猫腻”
今年年初,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王广斌在对南京鸿程九珑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看似井然有序的检测现场却内有“玄机”。
当时,一辆本地牌照的面包车正在进行年度复检。“这家机构测量尾气采用的是五气分析仪。”王广斌走到一台电脑机箱大小的分析仪器前,拿起固定在机身的探头,准备对刚刚的复检车辆进行检查。
“通常检测是将仪器的采样探头伸到排气管中,探头上的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到尾气成分的数据,供工作人员参考。”执法人员将探头慢慢伸入排气管中,传感器带动电子屏幕上的检测数据不断变化后,便停在排放限值内,看似一切正常。但执法人员在对检测线操作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时,仪器内一块接满不同颜色线路的不明绿色电路板引起执法人员的注意。
执法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块非原厂的电路板可能有问题。为进一步验证猜测,执法人员在拆除电路板后重新对这辆“合格”面包车进行复检。果不其然,检测结果为不合格。
“经过调查验证,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检测机构承认这块内置电路板就是作弊器,可以直接篡改机动车排放检测数据,并且让分析仪、工控机的显示和上传数据均保持一致。”王广斌表示。
“在机动车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得以牟利为目的,通过不法手段人为干预分析仪正常工作。”王广斌说,这是今年发现的第一起内置分析仪作弊器案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最终涉案公司被处以13.5万元的罚款,并没收检测费用160元。
刚性执法 “春雷行动”严查造假行为
内置作弊器、堵塞取样管,一切篡改检测数据的行为都难逃“春雷行动”的检查。
近年来,机动车检测机构迅速增多,竞争趋势日益激烈。为招揽顾客,个别检测机构会设法提高通过率来吸引车主,并不断升级作弊手段和技术,谋取非法利益。
如何快速高效地织密执法检查网?如何一以贯之保持对弄虚作假行为的高压态势?今年4月10日—14日,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执法检查“春雷行动”。
为让执法人员迅速进入执法状态,此次专项行动在开始前强化培训,同时,在行动中统一调度、市区结对、专家帮扶、交叉互查。“我们还探索了新的执法方式。”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孟磊说道。
“我们通过‘锦囊’执法的方式,对执法检查对象名单事先不通知,每日出发前统一短信推送执法组组长,确保本次执法检查行动有力度,提高了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孟磊介绍。
“小隐患、大风险,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在南京晟宇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的执法现场,执法人员高翔正在向机构负责人不断强调机动车检验的公正性和重要性。
原来,在“春雷行动”专项执法期间,执法人员发现此公司在检测柴油车时,工作人员多次通过拧松前置过滤器,使空气进入采样管,从而稀释采样气体浓度。“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这次违法行为,我们会以此为戒,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负责人说道。
秉持“普法在前,执法在后”的理念,在执法现场,执法人员围绕机动车检测规范等重点事项进行逐条解读,提醒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法律后果和违法成本,认真为企业答疑解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执法人员带来的指导和服务,举一反三,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高翔说道。
“此次行动有效打击了机动车检验机构违法行为。”据高翔介绍,“春雷行动”对全市12个板块共计40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37家机构存在各类问题102个。“目前,检查出来的问题均已在现场解决。”
柔性宣教 引导检验机构加强自律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是防治机动车污染、筛查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倒逼维修治理、督促车辆达标行驶的重要措施。”近期,在南京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会议上,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向全市117家检验机构通报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
“我们发现,全市检验机构违法违规主要有3类:检验弄虚作假、检验不规范、内控管理不到位。”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结合“春雷行动”检查情况和对检查问题的实际调研,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检验机构的法律意识,深化内部质量管理,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发生,会议还邀请了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专家,对5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进行宣贯解读。
听完解读后,南京正禄汇机动车检测公司同其他检验机构一起,在《南京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自律承诺书》上签名。
“前期,我们公司因为在OBD检测仪上安装作弊器被处罚,这让我们痛定思痛,认真整改。”一家机动车检验公司负责人同其他3家检验机构就近期发生的检验违法违规问题作反思和整改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