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的值班员冷光颖全神贯注,在一块电子大屏幕上监视着每个登记注册长江排污口的最新变化。
“如果指标有变化,安装在排污口的摄像头和物联网芯片就会自动监测并发出警报,同时在电子地图上用红框框出重点标识。”冷光颖介绍。
谁在排,排什么,排多少?对于长江生态修复攻坚战来说,只有把排污口查清楚,摸清污染来源,长江的水质改善才有希望。
2019年初,武汉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式核查、无人机航测等三级排查,执法队员们走遍415公里岸线共锁定长江入河排污口1842个。最新数据显示,已完成治理1840个,每个排污口都有了“身份证”(独一无二的名称和编码),并建立电子台账和电子地图。
对保留下来的排污口,武汉市逐一建立“户口”档案——在每个入河排污口旁边,竖立一块标识牌,上面记载有排污口名称、排污口编号、排放去向、监测因子以及监督电话等。
有了“户口”,管理就顺畅了。只要扫码就能查看排污口的基本情况,还能了解监测数据和实时排放信息。这样既方便了执法管理,又扩大了社会监督。
“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明确方向,增添办法和信心。”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牵头单位,下一步,将以深化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到含绿量和含金量的有机统一,确保一江碧水永续东流。
“我们正在集中力量,攻破最后一批堡垒,实现监测、溯源、整治、管理等长江排口全程信息化管理。”张朝辉介绍,武汉将引进最先进的生态环境搜寻与监测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船巡航、水下机器人探查等科技手段,把现场溯源和重点溯源相结合,应急反应速度能够提升3倍,通过系统不仅可以迅速捕捉到沿线所有排口,还能快速研判出可能引发异常的原因,并迅速制定方案精准治理。
11月8日,武汉市在现有基础上发布了“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口最新管理体系,依法落实企业、河湖长、主管部门三重排污口监管责任,确保万无一失。
文稿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