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办公楼排放的二氧化碳何处去?武汉北湖街道“众筹”个人碳资产来抵消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生态环境

2025-02-11 00:00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字体:

  今年67岁的王淑芬,家住武汉市北湖街道建设社区新华小区,是小区里有名的“低碳达人”。

  在出门前,她会将家中不必要的电源拔下来,查看煤气、水龙头开关是否关闭。中午做饭时,她会将淘米水、洗菜水留下来浇花、浇菜。两年前,在她的劝说下,媳妇还更换了一辆新能源汽车。“节约下来的碳排量,有大用处呢!”王淑芬笑呵呵地说。

  每个产品、每个行为都存在碳排放,例如一个杯子、一张纸都会产生碳排放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例如“少开一天车”“垃圾分类”等行为,也都可量化为碳减排量计入个人碳资产。

  王淑芬说的“大用处”,是指今年1月1日北湖街道发起的一起“碳中和”活动——向居民和公众“众筹”个人碳减排量,用来抵消街道办事处大楼所排放的部分二氧化碳量。

  北湖街道绿色低碳宣传墙。

  该活动大大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天至少能获得369.2克碳减排量。”28岁的张女士,热衷于从绿色行动中积攒个人碳资产。她最爱小区的智能回收箱,将废旧衣服、快递盒放入箱子中,智能系统自动称重,就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和碳减排量。目前,她已积攒45562克碳减排量。

  碳排量、碳资产、碳账户,这些专业名词在新华小区逐渐成了流行词,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小区内,光伏座椅连上蓝牙就能播放音乐,放上手机就能无线充电;公共区域的健身器材、楼梯照明等均来自光伏发电,一年可节约电费4万元,减碳50.4吨。

  据介绍,北湖街道六个社区一共安装了36台智能垃圾回收箱,每天可减少垃圾量约3吨,减少碳排放量约10.8吨。居民们还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见缝种绿”,改造出12座共享花园,“老破乱”的旧小区变成了“科技范”的新家园。

  北湖街道智能回收箱。

  北湖街道新华小区建设的光伏板。

  在北湖街道环保社区,还建有一座绿色零碳循环超市,这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低碳再生产品,有饮料瓶盖做的灯笼、鸡蛋盒子做的装饰挂件、胶囊咖啡壳制成的迷你盆栽……

  北湖街道环保社区党委书记尹艳说,零碳循环超市由社区发动居民、政府部门、周边学校、企业商户、志愿者共同参与,超市平时用来展示和售卖居民、手艺人制造的低碳再生产品,为居民旧物交易提供场地。超市售卖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将全部捐给武汉市慈善总会社区慈善基金。

  北湖街道环保社区绿色零碳循环超市。

  北湖街道环保社区绿色零碳循环超市。

  2023年,北湖街道被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简称“C40”)评为“C40绿色繁荣社区项目”试点,成为华中地区唯一入选项目。

  北湖街道发起的“碳中和”活动。

  “此次碳中和活动为期半年,大约需要25吨碳减排量。”江汉区北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夏亮表示,社区是构建低碳生活的“微网格”,发起“碳中和”活动只是手段,促进全民节能降耗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低碳社区甚至是近零碳社区才是目的。

  文稿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