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区先秦属古扬州,秦属彰郡,汉属丹阳郡春谷县,唐代属宣州郡南陵县。因远离中原,又有江淮之隔,史籍中所载的一鳞半爪大多与这里铜资源开发相关。当时活动在这里的人,只有籍山铸钱的工人,监掌铸铜的“铜官”以及守卫的兵士。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秋,54岁的诗人李白在南陵常赞府(县丞)的陪同下,来到了铜陵,铜陵地区文化繁盛的大幕也随之开启。李白在铜陵不仅仅是寻常游历,而是一名文化使者的凿空之旅。
文化使者的到来,铜陵地区的风物人情第一次有了诗意呈现。李白一句“秀色发江左, 风流奈若何?”的感慨,便将铜陵地区的大美境界提升到令人心动神往的高度。初登五松山,平畴秀野扑面,李白没有吝啬自己的想象:“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几乎游遍神州山山水水的谪仙,在这里一连用了两个最为典型的比喻。山美如沃洲,水如三峡流。眉眼盈盈处,五松山是何等传神而动人。难怪李白直称五松山为名山。
李白三次游历铜陵,除了“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他的足迹印满了江边沙洲,身影穿梭在古老的鹊头镇上,一路赏心悦目,一路诗兴勃发。12首诗歌,字字珠玑。李白的歌咏使得铜陵胜境声名远播。
文化使者的到来,我国古代第一首描写冶炼的诗歌由此诞生。铜陵的铜采冶历史远溯商周,延绵三千年,薪火不断。铜陵地区有着丰富的古代铜采冶遗存: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木鱼山古冶炼遗址、罗家村大炼渣……相比这些凝固的历史,李白用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声绘色再现了1200多年前铜官山恢宏的炼铜场景:“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这是一幅何等壮阔的场景:炼铜炉熊熊烈焰直冲云霄,冶神火神各显神通、施法助威。漫天的紫烟、红色的闪电,多么像黄帝铸大鼎场面再现。“铜官几万人”(李白《赠刘都使》)的劳作,催生了我国古代第一首描写铜冶炼的诗歌(早于秋浦十三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它成为确立铜陵“中国古铜都”地位最有说服力的背书。这是李白对中国古代规模矿冶工业生产的歌唱,也是对中国文学史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文化使者的到来,促进了铜陵文化教育的勃兴。铜陵之于李白,既是一处身心俱悦的游赏之地,也是理想生活的处所。《大明一统志》载:“李白书堂,在五松山,唐李白来游,乐其山水之胜,建堂读书于此。”历代修撰的《池州府志》《铜陵县志》,李白的传记均归于“寓贤”“侨寓”之列。“寓”的本义是坐落在山角的房屋。李白在皖南游寓了三年多,唯独在铜陵筑室。
李白在书堂的日子是快乐的,可友可游可酒,更多的时候是读书。同时,李白还勉励铜地学子“立得贵清真”,带动了铜地读书之风的兴起。铜陵县“士习贞白淳固,尊崇学校……学士彬彬文雅”(清乾隆《铜陵县志》)肇始于斯。李白是当之无愧的铜陵文化教育的先贤者与创始人。
文化使者的到来,也促成其精神境界的升华。在经历了“已将书剑许明时”的少年义气、“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青年豪迈、“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中年不羁、流放夜郎而归的老年落寞之后,61岁的诗人,漂泊江南,穷愁潦倒,扶病最后一次出游,还是不忘五松山。或许是病体劳顿,或许是依依不舍,暮色已晚,只能在铜陵五松山下荀媪家借宿,从而写下了独树一帜的名篇《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的诗素以豪迈飘逸著称,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山村夜晚之寂寥、白屋寒舍之穷苦、荀媪之善良热情宛在眼前。铜陵民众“好义乐输……风俗之醇矣”(明嘉靖《池州府志》),可见一斑。
李白的性格高傲,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桀骜不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如此谦恭、诚挚,这是李白亲民爱民的悲悯情怀和可贵品质真实表达。唐代描写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宴集的诗作不胜枚举,而描写诗人在贫苦农民家里就餐的诗篇十分少见。曾经沧海,云舒云卷,看淡了世态炎凉,李白却为着这一份真情慰藉,诗风为之一变,精神为之升华。这首诗在李白的诗中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其美学价值之高,在整个唐诗中也是数得着的。
文化使者的到来,为铜陵留下了优质历史文化遗产。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从没有想过离开铜陵的李白,还是乘风归去了。李白留下的不仅是他诸多首诗歌中惟一的“我爱”,还有优质的文化遗产。铜陵因有李白,天下文士始知铜陵有他命名的五松山。黄庭坚、苏轼、王安石、陈陟、李纲、汤显祖等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先贤都曾登五松山拜谒诗仙,挥毫、祭酒、吟诗赞颂。来往铜陵的过客,无不追慕诗仙风韵,驻足流连,这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为怀念这位文化使者,宋人在李白书堂遗址上修建太白祠堂,历代修缮,从未荒辍。从事李白、五松山文化研究代不乏人,硕果累累。铜陵的民间宗谱,尽管姓氏不同,均冠以“五松”之名,可见影响之深之广。
铜陵幸甚,第一个传播文化的使者竟然是李白。这粒文化的种子,李白于1200多年前已经播撒,铜陵文脉一如其诗歌,“白也诗无敌”“光焰万丈长”……(沈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