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方世忠:既有深度、更有“申”度 文旅引爆上海都市新消费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文化旅游

2023-05-04 10:46 来源: 乐游上海
【字体:

    五一期间,上海共接待游客1564.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97亿元。上海主要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638万人次,以上海迪士尼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五天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率为26.9%。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在不到100天内迎来第40万位观众。上海荣登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双榜第一”。昨晚,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接受上视新闻综合《夜线约见》访问,复盘上海“五一”假日的文旅市场,详见: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

    问题1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博特展今天的观展情况,其实,过去几天,全国各地都开启了旅游的"人从众"模式。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上海文旅市场表现如何?请方局先帮我们复盘一下今年五一假期上海文旅市场的总体情况。

    答:今年“五一”上海文旅市场样本具有特殊意义,各项文旅指标都恢复或者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上海作为都市旅游首选城市继续领跑全国。可以说,文旅融合既有深度、更有“申”度,正成为上海都市新消费的“引爆点”。上海五一假日文旅市场的总体特点,我想用三个词概括:

    一是“人气旺”。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日五天本市共接待游客1564.94万人次,本市170多个主要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638万人次,相比今年春节假日七天接待游客数增长均超过50%。本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71%,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12个百分点。

    二是“文博热”。上海的剧场演出和文博美展表现异常火爆,“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正成为市民游客的假日首选。全市主要剧场观众83.6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2.35倍。本市重点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馆共接待游客131.68 万人次。《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2日起在上海大剧院开启全国首演,39场演出劲销42000张。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对话世界”大展今天下午2点02分迎来第40万名游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日均参观量过万,创三年来最高水平。

    三是“消费火”。“五一”假日五天,上海实现旅游收入188.97亿元。上海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超1.1亿元,日均票房收入达到2019年同期的6.64倍。根据上海博物馆游客抽样数据显示,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拉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1:15,远超1:6的文化对城市消费拉动效应的国际惯例。

    问题2

    透过文旅市场数据,文旅消费需求是否呈现出不同于疫情前的变化?有什么新的特点?

    答:自从疫情防控优化调整以来,我们持续深入地开展调研走访,了解百姓需求,听取企业意见,研判市场动态。应该说,经历过去三年疫情的洗礼,人们的文旅消费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这个“五一”假日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想用四个词概括:

    第一个词是“品质度”。现在人们出行,更加在意文旅产品的高质量、内容的个性化、服务的极致性,只有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才能拥有文旅的未来。

    第二个词是“体验感”。现在市民游客非常关注文旅的体验度。人们出行旅游更期待遇见不一样的朋友、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留下不一样的记忆,来塑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第三个词是“多元化”。现在的文旅市场是一个多元的市场、分众市场,人们参团旅游的比例下降明显,深度游、微旅行、慢生活等个性化出游方式更受欢迎。

    最后一个词是“安全性”。人们更加在意出游的安全,会综合判断交通工具的安全、公共卫生的安全、旅游环境的安全等。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广大文旅部门,疫后的文旅业的复苏和重振绝对不可能是简单回到过去,用过去的老观念、老路径和老办法推进文旅的复苏和重振,而是要不断迭代、破圈、升级,增强文旅业自身的创造力和高韧性。

    问题3

    应对文旅消费需求的变化,这次“五一”假日,我们在组织文旅产品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之举和经验总结?

    答:今年“五一”,我们以“乐游大上海、美好心旅程”为主题,全市文旅行业策划推出了300余项重点活动,营造了高品质、高颜值、高能级、全天候的城市观光休闲度假环境。借此机会,特别感谢节日期间提供服务的万余家文旅企业和坚守岗位的50万从业人员,也感谢文明出游的广大市民游客,大家共同营造了上海“五一”假日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四点重要体会:

    第一条体会,我们突出都市型。坚持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紧紧依托上海的城市功能,把更多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让上海这座城成为一个全域的大景区、成为一座活态的博物馆,成为一座尚美的美术馆,持续推出红色游、文博游、街区游、滨水游、工业游、古镇游、郊野游、科普游等十大主题游产品,创新逛夜市,游园会,品美食,购好物等时尚打卡方式,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都市文旅消费新场景。

    第二条体会,我们强调融合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相长,大力推进“文旅+”和“+文旅”,充分发挥上海文博、美术、演艺、建筑资源集聚的独特优势,整合上海97家美术馆、161家博物馆、129家剧院,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看美展、观好剧、阅读建筑、海考城市”成为爱上上海的理由、必游上海的项目。

    第三条体会,我们呈现国际化。坚持强化文旅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一批国外名家名团名剧登陆上海,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引进的一批国际大展亮相上海,都引发了观剧观展的热潮。

    第四条体会,我们注重体验度。坚持以民为本、体验为要,我们依托上海数字文旅中心,加强全市各大景区实时客流监测,加强对大客流引导和预警管控,避免人流过度集中。鼓励文旅场馆推出便捷服务、夜场服务、公教服务、亲子服务等创新服务,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度。

    问题4

    文旅迎来全面复苏,不仅有大量游客涌入上海,很多市民也都热衷体验本地游的乐趣。人流爆发式增长,旅游服务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能不能介绍一下五一假期旅游投诉和提升服务品质的情况?

    答:的确,随着旅游业加快复苏,特别是在节假日,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我们可能都会面临周期性的“旅游超载”问题。我刚刚从国外出访回来,外国的业界同仁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英文叫做“OVER TOURISM”,这可以说是个世界性难题。其本质体现的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文旅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当下,倡导预约出游,加强客流精准调控,引导游客错峰错时出游;另一方面,我们要着眼长远,系统性解决这个问题,大力推动丰富全周期、全时段、全人群的优质文旅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文旅需求。

    回到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日,本市共接到文旅投诉电话202件。尽管未接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群体性投诉事件,但仔细分析,投诉较为集中的反映在票务退订和出游质量上,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特别是针对节日期间有市民游客投诉的旅游观光巴士服务质量问题,我今天专门以游客身份从外滩乘坐至上海博物馆进行了暗访,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进,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体验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比如三个旅游观光巴士公司在外滩的车辆停靠站基本在一起,线路并不相同,服务也不兼容,对第一次来上海的旅游观光游客有点难以分别。再比如车上旅游配套服务近似“裸奔”,除了报站服务外,对沿途历史文化导览比较缺失,没有完全体现出旅游观光巴士的特色等。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将加强引导。督促旅游观光巴士运营主体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改进服务、提升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将强化监督。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出具评估报告,对于问题企业加大监管力度。

    问题5

    当前,“五一”假日已成为上海文旅全面复苏的“拐点”,也是一个文旅发展全新的起点。未来如何持续保持上海文旅的热度,来更好地拉动上海都市新消费的增长?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旅业是“双富产业”,既富“口袋”,更富“脑袋”,既能带来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能带来富有的精神生活。展望未来,我们还是要聚焦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需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相长,推动新时代上海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市民游客近悦远来、心向往之。

    一是进一步丰富高品质的消费供给。坚持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把更多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深入实施上海“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持续打响“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演艺大世界”“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品牌,破圈迭代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旅游节等重大节展,更好地彰显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

    二是进一步落地高能级的产业投资。聚焦两个“双千亿”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加大文旅跨周期、前瞻性地布局,重点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新建区和乐高乐园、金山滨海、“浦江之心”等高能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建设若干千万级流量的文旅新地标和新入口,构筑上海文旅消费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三是进一步做优高精准的城市推广。充分放大“乐游上海”城市宣推矩阵效应,激活和做优14个语种的上海文旅城市推广网,增强文旅全球叙事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大力推动沪产文艺、游戏、文创精品的“出海战略”,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构建文旅领域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四是进一步加快高水平的数字转型。加快建成上海数字文旅中心(二期),迭代升级数字酒店、数字景区、数字场馆。深化实施《上海文旅元宇宙行动指引》,建立文旅元宇宙企业图谱,培育文旅元宇宙创新实践案例。大力发展网络视听、电子竞技、动漫游戏、沉浸演艺、数字藏品等优势产业,开发更具上海标识、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增强城市年轻态和年轻力。

    我们相信,随着文旅的全面复苏重振,文旅作为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的功能作用将持续放大,必将为人民创造美好、为城市增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