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中国文化报 | 凸显国际性,彰显人民性,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实现新跨越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文化旅游

2023-11-24 09:07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字体: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创办至今,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节展活动之一。

    10月15日至11月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时隔三年盛装回归。近日,本报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方世忠展开深度对话,对谈本届艺术节的办节情况与体会。

    《中国文化报》: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暌违三年后于金秋十月重磅回归,关于本届艺术节的总体情况,您是如何评价的?

    方世忠: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海内外艺术家、全体办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这个金秋盛装回归,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和融共美的文化盛宴。本届艺术节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艺术家汇聚申城,举办了近千场高品质的演出和展览活动,吸引观众超过600万人次,全网浏览量过亿次,国际程度、规模体量、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成为海内外热议的话题,也成为手机刷屏的热词,既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文化报》: 今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届艺术节在深入践行“文化丝路”理念、强化艺术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凸显国际性上是如何发挥功能和作用的?

    方世忠: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依托上海城市功能定位,高度聚焦“文化丝路”重大主题,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传播叙事能力,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通过艺术这门世界语言,着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重点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达成“上海共识”。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由上海发起成立的世界首个艺术节联盟即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于10月1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联盟论坛,联盟成员代表共同签署《上海共识》,180家中外艺术机构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携手共筑文化艺术新丝路。这份《上海共识》更是成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之一,充分彰显了上海国际艺术节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10月15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的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剧照  (祖忠人摄)

    二是做强国际演艺大码头。本届艺术节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综合性节庆品牌的“聚光灯”和“加速器”效应,推出了72台演出项目。其中,境外项目占比60%。演出项目中,世界首演12台、亚洲首演3台、中国首演5台以及上海首演44台,国际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其间,艾森巴赫、捷杰耶夫、乔治乌、马祖耶夫及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等名家名团轮番献演,掀起一轮又一轮观演热潮。同时,舞剧《永和九年》、话剧《大江北望》、交响组曲《向海之路》等一批中国原创首演作品,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

  瓦莱里·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三是打造演艺行业风向标。本届艺术节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国际城市文化论坛、制作人论坛、艺术科技论坛、ARTRA自定艺论坛9个论坛及2个培训班,共同探讨全球演艺行业的新挑战、新路径和新格局。作为艺术节的重要板块,本届演出交易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共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余家艺术机构、1700多位代表参会,达成560余项交易意向,整体规模创下新高。艺术节委约作品郑杰舞蹈剧场《训诫三则·山月》、沈伟作品《融》2023版在交易会上一经亮相,立刻吸引了全球买家的注意力。可以说,本届艺术节通过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中,更好地展现中国风、东方韵和国际范。

  清唱剧《上海!上海!》演出现场

    《中国文化报》: 因为有艺术节,今年上海秋天的艺术氛围特别浓郁。我们知道,“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办节宗旨,本届艺术节又是如何聚焦文化民生的?

    方世忠: 的确,近两年上海的艺术浓度非常高,特别是进入今年10月以来,呈现供需两旺状态。11月的上海更是有艺术节、交易周、双年展同步举办,市民游客马不停蹄开启“暴走模式”,辗转于各大艺术现场,这样一种艺术氛围还将持续拉满。我这里有新媒体平台小红书的一组数据,其中艺术垂类的笔记增长率同比达到百分之两万多,遥遥领先于其他36个新兴内容类目。

    面对人民群众对艺术井喷式的需求,本届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以更大的惠民便民力度,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凝聚起更为强大的艺术“向心力”,充分展现出人民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

    一是力推文化惠民的全域覆盖。作为文化惠民的切实举措之一,今年优惠票首次涵盖展览项目,72台演出和12项重磅展览以票价平均半价的价格进行多轮销售,近万张的总票量,为市民观众走进剧场和展馆降低了门槛。品牌性惠民活动“艺术天空”则带来58台名家名团演出项目,完成覆盖全市16个区的101场活动。“艺术闵行·上海西区”、虹口“海派今潮·艺术季”、嘉定“艺见未来·艺术季”、浦东“动漫游戏音乐节”、普陀“周末亲子魔幻剧场”等区域特色不断深入人心,营造出全城同庆、人人共享的艺术氛围。

  俄罗斯国立远东红旗歌舞团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演“艺术天空”:“红莓花儿开”专场演出  (祖忠人摄)

    二是力推城市美育的全龄共享。本届艺术节积极搭建社会大美育平台,创设“101艺场”,持续打造“艺趣社”“观剧团”等品牌活动。从艺术装置作品《家园》亮相上海城市音乐草坪广场,到17名青少年参演原版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再到濮存昕为中小学生的朗诵把关,覆盖各年龄段的艺术教育活动让演出现场成为“美育实践地”,让艺术家成为“美育辅导员”,为各年龄段的观众搭建起追逐艺术梦想的舞台。

    三是力推城市联动的双向赋能。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本届艺术节首次将“节中节”品牌延伸到长三角,多明戈、乔治乌及马林斯基剧院等名家名团借着艺术节平台,走进了江苏无锡、浙江宁波、山东潍坊和安徽等地的分会场,均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与此同时,从分会场输送而来的舞剧《东方大港》和锡剧《涓生之路》也回流到上海主会场,形成了上海与兄弟省市双向赋能的“文化样本”。

    《中国文化报》: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回归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期待,本届艺术节在促进文旅消费、赋能城市发展等方面,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

    方世忠: 上海国际艺术节是金秋上海最重要的国际性文化节展活动之一,对全球艺术界和海内外观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既是促进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平台。本届艺术节坚持创新驱动、跨界融合,主动拥抱年轻人、抢占新赛道,让艺术成为促进消费、升级消费、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更好地赋能城市经济增长和人民美好生活。

    一是实现了三大节展的首度合体。本届艺术节首次与第三十四届上海旅游节相衔接、与进博会后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相交融,形成三大重磅节展首度合体、深度融合,为文旅消费引擎带来强劲动力。国庆期间,作为本届艺术节重磅演出之一,“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独唱音乐会”亮相第三十四届上海旅游节闭幕演出,艺术节与旅游节联手打造出“走进美好与欢乐”的文旅融合新样本。在本届艺术节参展项目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举办的同时,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同步进行,并作为交易周重点项目频创佳绩,拉动周边上千万元文旅消费。据统计,有超过10%的外地观众打着“飞的”、拖着行李来上海赏好剧、看美展,金秋的上海也成为了更多境外游客入境中国的“第一站”。

  艾森巴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大型户外交响音乐会现场

    二是实现了消费潮流的引领创新。本届艺术节升级了艺术新品牌“ARTRA自定艺”,聚焦“Z世代”文旅消费新需求,推出沈伟作品《融》2023版和《当未来预见过去》《不是月亮》等跨界融合作品,让文化“景点”成为打卡“热点”。今年艺术节开幕演出“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大型户外交响音乐会”落地上海展览中心,3000位中外观众走进这座经典的海派文化地标,共同欣赏了一场融合音乐与建筑的视听盛宴。在世博文化公园内,“动漫游戏音乐节”则上演了整整两天的“二次元”狂欢,深受年轻一代的追捧和喜爱。

  沈伟作品《融》2023版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演出 (王犁摄)

    三是实现了青年力量的孵化培育。文化是城市流量的入口,为了让“流量”变成可持续存留的“留量”,在“扶青计划”推出10年之际,艺术节完成了两个“首次”,即首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进行委约招募、首次增设视觉艺术板块。来自英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313件作品参与申报,较往年在“质”与“量”上均有大幅提升。今年“扶青计划”还联手上海戏剧学院,共推出1部十周年特别委约作品、8部舞台艺术委约作品、2个推荐演出、2个视觉艺术项目,举办了十周年回顾展和“十年至新,未来可期”专题论坛。迄今为止,“扶青计划”共委约105位艺术家创作89部作品,青年艺术家的无限畅想为上海城市文化注入了全新活力,也为文旅消费引擎可持续运转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文化报》: 今年艺术节实现了新的跨越,请您对艺术节的未来发展进行一下展望?

    方世忠: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枢纽。上海这座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上海的文化节展必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必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传播叙事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面向全球,上海国际艺术节要深入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始终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更加凸显国际性、人民性、创新性,真正成为集聚全球一流演艺资源的文化码头、引领当代艺术创作潮流的国际舞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人民城市美好生活的生动载体,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开创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