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打造绿色低碳、产城融合新样板 ——宜宾动力电池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宜宾

2023-12-29 15:49 来源: 四川发布
【字体:

  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是四川南大门,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美誉,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4000多年的酿酒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宾动力电池特色小镇着力建设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理念、动力电池产业为主导、田园小镇样板为示范、产城人融合发展为目标,力争创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特色小镇。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打造

  近年来,宜宾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省委、省政府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新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引进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全力打造总产能305GWh的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2022年,宜宾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15.47%,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889亿元,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制造强省试点“地标产业”、全省重点布局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3年6月9日,在宜宾召开的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宜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四川省首个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的设立

  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确立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四区”发展定位。新区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实际管辖420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街,常住人口35万人,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宜宾综合保税区、四川自贸试验区宜宾协同区、宜宾高新技术园区等开放平台。新区位于天府新区、两江新区、滇中新区、贵安新区的中部顶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在此叠加。自设立以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20%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四个省级新区中位居前列。2022年,新区在全国城市新区潜力50强评比中跃升至第16位;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提质进位,首次进入全国前30位,位列四川第一、西部第二;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宜宾动力电池特色小镇的创建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宜宾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助力宜宾加快建设四川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三江新区以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发展为特色,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为目标,全力培育打造动力电池特色小镇。小镇位于三江新区宋家镇,于2022年6月纳入四川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是先进制造业类特色小镇,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力争用五年时间创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特色小镇,打造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窗口。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小镇建设 。按照“领导小组+平台公司”的组织架构,成立由三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强化考核激励,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会商重大事项和问题;市属国有企业三江集团公司负责特色小镇投建运管。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聘请邦城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规划形成小镇客厅、先进制造区、创新服务区、低碳生活区、生态人文区“一心四区”的功能布局。设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建设投入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强化宣传引导,省级媒体刊发报道《宜宾市“低碳示范”建设动力电池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有温度 这个小镇的图景令人期待》等信息稿件6篇。

  坚持“龙头+配套”,培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三江新区加快打造千亿级低碳产业集群,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产业链项目64个,总投资1518亿元,2022年新区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697.4亿元。依托三江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小镇以动力电池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涵盖生产性服务业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层次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动力电池产业链。围绕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规划建设年产100GWH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四川时代7至10期,其中,7期项目已实现部分投产。依托丰富清洁能源,四川时代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全球灯塔工厂。同时,围绕链主引链延链补链,瞄准电芯、隔膜、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精准以商招商,加快实现产业链就近配套、集约集群。自小镇创建以来,动力电池产业累计完成投资51.2亿元,实现产值19.8亿元。目前,小镇及周边区域已签约动力电池及配套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达611.5亿元,其中,科达利、震裕、祥鑫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辐射带动就业人口超1.2万人,含产业工人4000人,预计到2023年底,产业工人增加至2万人。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依托宜宾大学城,与四川大学宜宾研究院等11所在宜高校科研平台,探索打造示范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依托宜宾科创城,对接三江新区欧阳明高等院士工作站、四川省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产业与科技互动,共同规划建设动力电池产业创新研发、创业孵化等基地。带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以锂电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四川时代零碳工厂等工业旅游环线,大力挖掘小镇自身生态资源,充分利用高桥竹村、安石村、长江橘博园等旅游景点,植入文旅、农科、农旅等新功能,带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电动三江”行动,营造绿色智慧新场景 。依托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清洁能源,大力推进“电动三江”工程建设。建成“未来城市”应用示范项目,打造“数字交通、数字能源、数字政务、数字民生”为一体的数字孪生智慧平台。开展车路协同场景示范,投运L4级无人公交车、巡逻车、清扫车,展示绿色低碳出行新方式。实施重卡换电示范行动,推广使用电动重卡70辆,加速全域车辆电动化替代。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给予电价补贴、用地保障等支持,建成投用重卡换电站2座、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2座、充电接口108个。

  立足以人为本,提升绿色宜居环境。按照“山水田园相融”的理念,持续打造蓝绿交织的宜居环境。推进黄毛洞水库、口袋公园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三江田园一期,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加速形成。加快建设集住宅、商业功能为一体的职住平衡项目,更好满足产业工人生活需求。科学规划建设便民设施,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加快建设,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新建道路8公里,“一刻钟”便捷生活圈加快形成。充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镇安家落户。制定人才引进、安居保障、就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措施,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吸纳大学城、科创城等本地人才,大力培育产业工人,促进各类人才在小镇就业创业、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到四川考察调研,多次就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宜宾考察调研,期间亲临三江口、宜宾学院、三江新区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考察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自主创新等情况。动力电池小镇将紧紧依托三江新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厚植“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集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打造成为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东晋    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黄以海 罗琳    宜宾三江新区发展和政策研究局 廖 陈 李雨帆 李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