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截至目前,2023年长江鲟繁殖累计出苗80万尾,长势良好,这是三峡集团自2019年4月实现长江鲟全人工繁殖以来创造的新纪录。此批长江鲟鱼苗中的50万尾将于6月6日全国放鱼日放归长江。
今年的长江鲟繁殖工作由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于4月初启动,长江珍稀鱼类培育基地金沙江向家坝实验站、宜昌实验站、三峡实验站三地同步实施。4月下旬,最后一批长江鲟鱼苗在三峡实验站破膜而出。
在三峡坝区右岸的长江珍稀鱼类培育基地三峡实验站,一尾尾长江鲟鱼苗在池中欢快地游弋。“孕妈妈生宝宝,需要舒服的温度、卫生等外部环境,长江鲟这样的鱼儿也一样,且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更苛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合适的季节、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顺利产卵。”长江珍稀鱼类培育基地宜昌实验站高级工程师张建明介绍说,这些日子以来,他和同事们日夜守候在鲟妈妈和鲟宝宝身边,观测、照料其生长发育情况,记录一点一滴的变化。
长江鲟又名沙腊子、达氏鲟,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各大支流中,为我国特有的淡水定居型鱼类。它与中华鲟都是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鱼类,有“水中国宝”和“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记者王英,通讯员唐东军、叶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