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 “三网”合力打造科技创新“淘宝网”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宜昌

2024-06-28 07:36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黄翔 摄)

  6月27日,宜昌召开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宜昌市科技局副局长何峰介绍了宜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宜昌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链接各种资源,助力产业升级的有益探索和做法。宜昌高新区科创局局长张伍、猇亭区科经局局长杨祖华、宜昌市科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分别回答记者提问。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杜玉婷主持发布会。

  据统计,作为全省最早对接省“天网”平台的地市,宜昌已累计组织全市2500余家科创企业家上线入驻,完成对接236项,居全省同类市州首位。

  以需定研,“三网”平台深度链接

  何为宜昌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

  “通俗讲,科创供应链平台就像是一个科创的淘宝网,企业是淘宝的卖方,提供科研项目需求;科研院所相当于淘宝的买家,提供技术研发解决方案;政府部门的‘地网’公司相当于淘宝店小二,发挥桥梁沟通作用;金融机构相当于淘宝的蚂蚁金服,为科研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和支持。”何峰解释。

  据了解,作为全省最早对接省“天网”平台的市,宜昌全面打通了政府部门、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数据资源,实现需求发布与响应、供需对接撮合、AI智能匹配、政策自动推送等功能,正在按照打造科创“淘宝网”的目标逐步完善线上信息。目前,宜昌已累计组织2500余家科创企业家上线入驻,完成对接236项。

  此外,宜昌在全省同类市州中,率先成立宜昌市科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系统推进企业创新需求采集与对接。依托宜昌产投集团,宜昌第一个成立1亿元规模的科创专项基金,依托集团内部专业队伍开展前期梳理对接。

  精准匹配,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提高平台运转效能?4月22日,宜昌成立市科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同时补充市科技情报所作为“地网”服务团队核心,负责平台建设和后期运营。

  宜昌通过建立“1个供应链公司+若干科技服务机构+全体技术经纪人”的三级“地网”体系,加速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宜昌高新区、猇亭区正在开展试点示范,最终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在全市的全面铺开,真正把科创供应链建好、用好。

  张伍介绍,宜昌高新区41名技术经纪人已下沉一线开展专业服务,建立企业“需求1天确认,5天详细沟通,15天对接给出解决方案”的“1+5+15”供需对接机制。目前对接需求107项,已促成技术合作52项,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全区科技型企业使用科创供应链平台,开展科创需求对接全覆盖。

  杨祖华介绍,该区通过线上预约、线下磋商的模式,推动产学研对接。目前,“四上”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率达100%,已有34家企业在平台发布各类需求67项。其中,23项已对接完成,44项需求正在对接。

  政策协同,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技术

  在从“0”到“1”的研发过程变数很多,如何帮助企业降低风险,突破关键技术?

  宜昌相继出台《宜昌市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宜昌市科技创新供应链专项科研激励资金管理办法》等专项“政策包”,“金网”逐步完善。政策规定,宜昌每年设立3000万元供应链平台建设资金和2000万元专项科研激励资金,分阶段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商品化,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万元。按照“企业自主投入、机构跟进投资、政策资金引导激励”方式,推动创新资源聚合和项目优化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真需求”“真投入”,政府“真支持”,风险“真共担”。

  “企业只要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3+2’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投入真金白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政府就会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支持。”何峰介绍,通过市场政府协同发力,创新投入风险政企共担,分阶段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商品化,大幅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持续深化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宜昌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共推进693项企业需求通过平台与高校院所、第三方机构达成供需合作,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对接服务。

  宜昌还将围绕全省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总体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统筹协调,挖掘培育一批示范性项目,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记者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