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观众的上海影城与1908年上海第一家正式影院往事 | 睡前分享
2022年 2月21日
年过而立的上海影城启动
焕!新!升!级!
承载着昔日辉煌
的上海电影地标——
上海影城
与广大影迷说一声
暂时的"再见"了
而早在1908年
在乍浦路一间铁皮房
上海第一家正式影院开张
影院和市民,在这座城市里,始终互相见证
一笔生意
1903年,两位旅居上海的西班牙商人之间完成了一笔转让生意,内容关于放电影。
19世纪90年代末来沪的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凭借随身带来的放映机和陈旧短片,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升平茶楼、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番菜馆放映起了影片。但先占商机并不等于成功。因为展示的影片过于陈旧,营业不佳,他最后决定放弃,将放映机及影片等全部转让。
接手的西班牙商人雷玛斯显然更有生意头脑,也更了解上海人求新求异的心理。
雷玛斯租来了许多新片子。起初他仍在乍浦路跑冰场内放映电影,后迁至大马路同安居茶馆内,后又迁往位于四马路的茶室青莲阁。《上海电影志》显示,雷玛斯比他的同胞更善于营销造势。他在青莲阁租房一间,雇用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侨民在门口吹打造势,招徕行人进屋观影。
所谓“影院”,不过是屋内板凳几条,白布一块,每观一场,收取“电影票”若干,收入可观。雷氏的青莲阁电影放映点由此成为上海的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
整整90年后的1993年。 在上海,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序幕。此后,位于新华路160号的上海影城,作为主会场,先后接待了中外来宾近百万人次,举办过金爵奖、亚新奖、纪录片奖、动画片奖、传媒大奖等各类见面会和发布会近千场。
本周一起,作为上海电影地标的上海影城,暂别影迷,启动更新升级。
诸多第一
20世纪初期,青莲阁地处鱼龙混杂的四马路,茶室里不仅可以喝茶,兼有交易、杂耍、看相、说书等,忽然多了一个西洋电影放映,吸引了上海人的好奇心。几年后,由于生意过于兴隆,青莲阁的放映活动被迫叫停。
已经赚好第一桶金的雷玛斯,于1908年租赁了位于乍浦路112号、乍浦路海宁路口的跑冰场,搭建了一座简易铁皮屋,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1908年12月22日开幕,首映电影。这个可容纳250个座位的铁皮房,也就成了上海第一家正式的电影院。
上海最早的一批电影院都集中在虹口一带。 这或许与当时虹口华洋杂处、五方汇聚的环境有关。《虹口区志》显示:“19世纪60—80年代,同文书局、同文书会先后在虹口创办,影印中国古籍,介绍西方文化,出版《万国公报》。1882年,美国车利尼马戏团在外虹口广场演出,观众如潮,月余不衰。”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尚属于“西洋镜”的新鲜事物——电影放映在此无往不利。
变迁中的虹口电影文化地图(图:上海虹口 公众号)
雷玛斯新建虹口活动影戏园后,又于1909年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新建了维多利亚影戏馆。这家剧院不再是简易的铁皮屋,而是内设豪华酒吧,内饰极尽奢华。
眼见有利可图,1910年,葡籍商人赫思倍在北四川路52号开设爱普庐活动影戏园。同年,海宁路、江西北路口,外侨又开设了爱伦活动影戏院。
为了避免在虹口地区继续竞争,1914年,雷玛斯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新建了夏令配克影戏馆,1917年又在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367号)新建了万国大戏院,在原卡德路(今石门二路、新闸路口)新建了卡德影戏院。1921年,雷玛斯又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85号)建成恩派亚影戏馆。到20年代末回国前,雷玛斯游艺公司下辖维多利亚、夏令配克、万国、卡德、恩派亚等5家戏院,号称“电影大王”。
其旗下的夏令配克,起初以放映美国和法国影片为主,但随着中国国产影片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电影史的诸多“第一”——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7月1日首次公映于该院。
到了1929年,上海电影院业改装有声放映机时,夏令配克又是第一家安装亚尔西爱福托风公司的有声放映机的。1929年2月9日上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次公映有声电影。
至于雷玛斯最初的那家铁皮屋——虹口活动影戏园,后来改为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座位增加到710个。1919年后改为虹口大戏院。1930年,虹口大戏院由商人戚顺堂等集股合伙经营,改演戏剧,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资料显示,由于看到放映电影有利可图,仅1928年到1932年,上海就新增了28家电影院。仅一流影院即有光陆、大光明、南京、新光、兰心、国泰等,无不设施先进、装修豪华。其中的大光明戏院更有“远东第一影院”之称。上海解放后,影院数量继续增加。截止到1995年,上海注册放映单位465个,其中电影院254个,分别为1949年的9倍和5倍。
装点一新
1991年在新华路上落成的上海影城,为电影节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刷新了许多第一,不仅是沪上首家五星级影院,也是1949年后上海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它成为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迎来了来自五大洲的中外来宾和电影艺术家。
1993年,由红、绿、蓝三色胶片圈成的1993上海国际电影节会旗,“在主会场上海影城和各区分会场上空冉冉升起,宣告我国没有国际故事片电影节的历史从此结束”。这年10月,索菲亚·罗兰作为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的贵宾,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身材高大,一头金发,身穿大红晚礼服、披大红披肩的罗兰一走进上海影城,还没来得及在签名壁上签好名,影迷们就一拥而上,把电视记者站的木架也冲倒了。”
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10月11日晚,好莱坞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来到上海影城,参加上海第一届国际电影节活动。右为著名导演吴贻弓。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唯一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新华社 照片)
一年一度,此地星光璀璨,但在此处闪烁的不仅是明星的光芒。2008年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在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中拉开序幕的。当时,金爵奖国际评委会主席王家卫请出所有评委,每人送出一句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祝福,并确立了“汇聚影人力量,点燃生命之光”的主题,设置了赈灾特别环节,呼吁电影工作者承载社会责任,颂扬人类精神,激活电影创作。
作家秦文君写道:“新华路不宽阔,不显赫,不张扬,全长不过2公里多一点,始建于1925年,将近百年。最初因这一带有个小寺庙,慢慢地聚集人气,成了一条路,曾叫作安和寺路,1965年改名为新华路。这条路今天的魅力绽放,来自人文和景观,更来自历经近百年的岁月酿就独有的格调和积淀。新华路160号上海影城,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很多美妙的时光。尤其每年电影节期间,我换上宽松的服装,带着大号瓶装水,赶场子似的看很多场电影。有时夜场电影落幕后,顶着一头的星光回家。”
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则记得,“去新华路上的上海民族乐团,向我敬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老师、首席指挥瞿春泉老师等大师们学习。记得那时的路边,梧桐茂密,绿树成荫,整条路十分宁静,令人惬意。同一个院子里还有上海轻音乐团,马路上不远就是上海影城,让人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气息。”有时,住在新华路上的居民还会看到,家住武康大楼的孙道临散步走向上海影城。
2018年6月6日,在上海影城一号大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年逾八旬的牛犇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向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现场近千名参加2018年度上海“电影党课”启动仪式的党员为他见证。(新华社 照片)
让喜爱影城周边艺术氛围的影迷很难想象的是,就在1986年的一份统计中,当时整个新华路地区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仅生活着7万居民,还有工厂111家,涉及化工、冶金、机电、医药等十多个行业。红旗力车厂、延安油脂厂、上海钛白粉厂等企业,个个都是污染大户。
不过,新华路地区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治理,通过关停并转,消除污染源,于1994年,也就是第一届电影节影星们来到后的翌年,正式摘掉了重点污染地区的帽子。光阴荏苒,如今的新华路,各色咖啡店、花店和富有情调的小店早已将影城周边装点一新。
根据新闻报道,此番上海影城焕新,“将与长宁区‘人文新华、漫步番禺’建设计划联动,共同打造电影艺术时尚街区,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推动电影产业联动发展、文商旅融合发展。”
回到1993年,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序幕。仪式结束后,彼时刚落成两年的上海影城内,放映了由法国西尔塔市副市长夫人专程从法国带来的、由该市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上最早的电影短片之《火车进站》《小船》《婴儿用餐》《水浇园丁》,随后放映了英国电影《卓别林传》。
一段关于电影的中外时空对话,在这里交汇,也将在这里继续。
2020年7月19日 上海部分电影院做好复工准备。图为2020年7月19日,上海影城员工在放映厅里为座位消毒。(新华社 照片)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沈轶伦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咚咚咚
年过而立的上海影城启动
焕!新!升!级!
承载着昔日辉煌
的上海电影地标——
上海影城
与广大影迷说一声
暂时的"再见"了
而早在1908年
在乍浦路一间铁皮房
上海第一家正式影院开张
影院和市民,在这座城市里,始终互相见证
一笔生意
1903年,两位旅居上海的西班牙商人之间完成了一笔转让生意,内容关于放电影。
19世纪90年代末来沪的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凭借随身带来的放映机和陈旧短片,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升平茶楼、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番菜馆放映起了影片。但先占商机并不等于成功。因为展示的影片过于陈旧,营业不佳,他最后决定放弃,将放映机及影片等全部转让。
接手的西班牙商人雷玛斯显然更有生意头脑,也更了解上海人求新求异的心理。
雷玛斯租来了许多新片子。起初他仍在乍浦路跑冰场内放映电影,后迁至大马路同安居茶馆内,后又迁往位于四马路的茶室青莲阁。《上海电影志》显示,雷玛斯比他的同胞更善于营销造势。他在青莲阁租房一间,雇用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侨民在门口吹打造势,招徕行人进屋观影。
所谓“影院”,不过是屋内板凳几条,白布一块,每观一场,收取“电影票”若干,收入可观。雷氏的青莲阁电影放映点由此成为上海的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
整整90年后的1993年。 在上海,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序幕。此后,位于新华路160号的上海影城,作为主会场,先后接待了中外来宾近百万人次,举办过金爵奖、亚新奖、纪录片奖、动画片奖、传媒大奖等各类见面会和发布会近千场。
本周一起,作为上海电影地标的上海影城,暂别影迷,启动更新升级。
诸多第一
20世纪初期,青莲阁地处鱼龙混杂的四马路,茶室里不仅可以喝茶,兼有交易、杂耍、看相、说书等,忽然多了一个西洋电影放映,吸引了上海人的好奇心。几年后,由于生意过于兴隆,青莲阁的放映活动被迫叫停。
已经赚好第一桶金的雷玛斯,于1908年租赁了位于乍浦路112号、乍浦路海宁路口的跑冰场,搭建了一座简易铁皮屋,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1908年12月22日开幕,首映电影。这个可容纳250个座位的铁皮房,也就成了上海第一家正式的电影院。
上海最早的一批电影院都集中在虹口一带。 这或许与当时虹口华洋杂处、五方汇聚的环境有关。《虹口区志》显示:“19世纪60—80年代,同文书局、同文书会先后在虹口创办,影印中国古籍,介绍西方文化,出版《万国公报》。1882年,美国车利尼马戏团在外虹口广场演出,观众如潮,月余不衰。”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尚属于“西洋镜”的新鲜事物——电影放映在此无往不利。
变迁中的虹口电影文化地图(图:上海虹口 公众号)
雷玛斯新建虹口活动影戏园后,又于1909年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新建了维多利亚影戏馆。这家剧院不再是简易的铁皮屋,而是内设豪华酒吧,内饰极尽奢华。
眼见有利可图,1910年,葡籍商人赫思倍在北四川路52号开设爱普庐活动影戏园。同年,海宁路、江西北路口,外侨又开设了爱伦活动影戏院。
为了避免在虹口地区继续竞争,1914年,雷玛斯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新建了夏令配克影戏馆,1917年又在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367号)新建了万国大戏院,在原卡德路(今石门二路、新闸路口)新建了卡德影戏院。1921年,雷玛斯又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85号)建成恩派亚影戏馆。到20年代末回国前,雷玛斯游艺公司下辖维多利亚、夏令配克、万国、卡德、恩派亚等5家戏院,号称“电影大王”。
其旗下的夏令配克,起初以放映美国和法国影片为主,但随着中国国产影片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电影史的诸多“第一”——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7月1日首次公映于该院。
到了1929年,上海电影院业改装有声放映机时,夏令配克又是第一家安装亚尔西爱福托风公司的有声放映机的。1929年2月9日上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次公映有声电影。
至于雷玛斯最初的那家铁皮屋——虹口活动影戏园,后来改为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座位增加到710个。1919年后改为虹口大戏院。1930年,虹口大戏院由商人戚顺堂等集股合伙经营,改演戏剧,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资料显示,由于看到放映电影有利可图,仅1928年到1932年,上海就新增了28家电影院。仅一流影院即有光陆、大光明、南京、新光、兰心、国泰等,无不设施先进、装修豪华。其中的大光明戏院更有“远东第一影院”之称。上海解放后,影院数量继续增加。截止到1995年,上海注册放映单位465个,其中电影院254个,分别为1949年的9倍和5倍。
装点一新
1991年在新华路上落成的上海影城,为电影节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刷新了许多第一,不仅是沪上首家五星级影院,也是1949年后上海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它成为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迎来了来自五大洲的中外来宾和电影艺术家。
1993年,由红、绿、蓝三色胶片圈成的1993上海国际电影节会旗,“在主会场上海影城和各区分会场上空冉冉升起,宣告我国没有国际故事片电影节的历史从此结束”。这年10月,索菲亚·罗兰作为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的贵宾,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身材高大,一头金发,身穿大红晚礼服、披大红披肩的罗兰一走进上海影城,还没来得及在签名壁上签好名,影迷们就一拥而上,把电视记者站的木架也冲倒了。”
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10月11日晚,好莱坞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来到上海影城,参加上海第一届国际电影节活动。右为著名导演吴贻弓。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唯一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新华社 照片)
一年一度,此地星光璀璨,但在此处闪烁的不仅是明星的光芒。2008年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在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中拉开序幕的。当时,金爵奖国际评委会主席王家卫请出所有评委,每人送出一句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祝福,并确立了“汇聚影人力量,点燃生命之光”的主题,设置了赈灾特别环节,呼吁电影工作者承载社会责任,颂扬人类精神,激活电影创作。
作家秦文君写道:“新华路不宽阔,不显赫,不张扬,全长不过2公里多一点,始建于1925年,将近百年。最初因这一带有个小寺庙,慢慢地聚集人气,成了一条路,曾叫作安和寺路,1965年改名为新华路。这条路今天的魅力绽放,来自人文和景观,更来自历经近百年的岁月酿就独有的格调和积淀。新华路160号上海影城,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很多美妙的时光。尤其每年电影节期间,我换上宽松的服装,带着大号瓶装水,赶场子似的看很多场电影。有时夜场电影落幕后,顶着一头的星光回家。”
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则记得,“去新华路上的上海民族乐团,向我敬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老师、首席指挥瞿春泉老师等大师们学习。记得那时的路边,梧桐茂密,绿树成荫,整条路十分宁静,令人惬意。同一个院子里还有上海轻音乐团,马路上不远就是上海影城,让人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气息。”有时,住在新华路上的居民还会看到,家住武康大楼的孙道临散步走向上海影城。
2018年6月6日,在上海影城一号大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年逾八旬的牛犇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向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现场近千名参加2018年度上海“电影党课”启动仪式的党员为他见证。(新华社 照片)
让喜爱影城周边艺术氛围的影迷很难想象的是,就在1986年的一份统计中,当时整个新华路地区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仅生活着7万居民,还有工厂111家,涉及化工、冶金、机电、医药等十多个行业。红旗力车厂、延安油脂厂、上海钛白粉厂等企业,个个都是污染大户。
不过,新华路地区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治理,通过关停并转,消除污染源,于1994年,也就是第一届电影节影星们来到后的翌年,正式摘掉了重点污染地区的帽子。光阴荏苒,如今的新华路,各色咖啡店、花店和富有情调的小店早已将影城周边装点一新。
根据新闻报道,此番上海影城焕新,“将与长宁区‘人文新华、漫步番禺’建设计划联动,共同打造电影艺术时尚街区,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推动电影产业联动发展、文商旅融合发展。”
回到1993年,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序幕。仪式结束后,彼时刚落成两年的上海影城内,放映了由法国西尔塔市副市长夫人专程从法国带来的、由该市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上最早的电影短片之《火车进站》《小船》《婴儿用餐》《水浇园丁》,随后放映了英国电影《卓别林传》。
一段关于电影的中外时空对话,在这里交汇,也将在这里继续。
2020年7月19日 上海部分电影院做好复工准备。图为2020年7月19日,上海影城员工在放映厅里为座位消毒。(新华社 照片)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沈轶伦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咚咚咚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