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喋不休”的老徐 --上海处综合服务中心徐波的战“疫”一天
最近天气说不上好,上海市每天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不免让人担心疫情下的生活,而老徐又开始了他的絮叨。
我们办公室不大,但东西都摆放得整齐,干净明亮,两颗小绿萝也还算精神。负责离退休职工工作的老徐就坐在我后面的办公桌,不忙的时候,他偶尔会喊着:“小郝,明天的办公区域消杀,消毒水、酒精还够吗?”当我回道:“消杀物资储备充足,老徐你放心。”时,他已经给自己泡好了杯茶。我爱清静,但也总乐意接受老徐同志的唠叨。
形势紧张,在上海,大多数需要乘公共交通出行的同事都按要求居家办公了,还好老徐有他的宝贝电瓶车,每天依然骑着它上下班。我记得上周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跟早早来到办公室坐下的老徐道了声早,他紧盯着屏幕,时不时看看桌上放着的退休职工名单,只是心不在焉地应了我几声,随后便拿起一旁的电话,一个键一个键地按下号码,不一会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同志的声音,老徐也随即用在我看来一定是地道上海话的方言,打了声招呼:“侬早啊,早饭切过伐。…”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整个上午,老徐不断重复着拿起电话,放下电话,再到键盘上敲击几下,后而又拿起电话的步骤。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总是不同,但老徐不出三两句话,两头的人总能开心地笑起来,随后便是一边聊,他一边拿笔在表上写写画画。终于临吃午饭时,他放下电话不再拿起,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喝了口茶。这回倒是我先开口:“老徐你终于忙完了,打了半天的电话。”等我转过头去,看到老徐疲惫但带着微笑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但随后咧开嘴又笑着说:“上午这几十个老同志情况都还可以,上海这个紧张的疫情下,大家暂时都还没有什么困难,精神状态都不错。”我也是这时才知道,老徐从一早就开始对照着100多人的名单,一个一个打电话问候,那几句不断重复着的,我却听不明白的上海话,大概意思就是,“最近身体怎么样”、“小区有没有被封控”、“买菜什么的有没有困难”,还有“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一天下来,老徐心满意足地把这一百多人的情况整理好,本以为他要下班了,刚想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句话打断了我:“食堂储备的食材好像到了,我要去看看,小郝你跟我一起去。”在厨房里,他一边嘱咐着食材怎么放保存时间会长些,一边自己动手整理起来,告诉厨师要保证好住宿职工的三餐,掌握好食材消耗情况,如果不够的话及时采购,说到急处,又自顾自地蹦出几句上海话,这时的我也顾不上听了。等他唠叨完,总算让我这句再见说出了口,临出门他又慢慢地说道:“你们十几个住宿舍的人不用担心,食堂保障什么的都没问题,你们该上班上班,该休息休息。”说完哼着小曲就进了电梯。

办公室就剩自己了,坐在椅子上,喜静的我想起老徐这“喋喋不休”的一天,也不感到烦躁,反而心情舒畅。疫情之下,老徐以上海人特有的精细、体贴,通过电话不只是向老职工询问情况,而是跟他们拉拉家常,谈谈心,宽解老同志封控时期下的寂寞。面对上海这座体量巨大的城市,老徐用他的言语把人与人的相距变成了心与心的相连,让疫情之下的紧张化为对疫情终将过去的坚信。我相信,疫情之下的上海,会有很多像老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或是参与防疫志愿者队伍,或是奋战在航道保畅的一线,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当这力量凝聚起来,当这思想拧成一股绳,在守望相助、共克疫情的坚定信念下,春水将更加清澈、春风将更加温暖、春花也将更加灿烂。
我们办公室不大,但东西都摆放得整齐,干净明亮,两颗小绿萝也还算精神。负责离退休职工工作的老徐就坐在我后面的办公桌,不忙的时候,他偶尔会喊着:“小郝,明天的办公区域消杀,消毒水、酒精还够吗?”当我回道:“消杀物资储备充足,老徐你放心。”时,他已经给自己泡好了杯茶。我爱清静,但也总乐意接受老徐同志的唠叨。
形势紧张,在上海,大多数需要乘公共交通出行的同事都按要求居家办公了,还好老徐有他的宝贝电瓶车,每天依然骑着它上下班。我记得上周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跟早早来到办公室坐下的老徐道了声早,他紧盯着屏幕,时不时看看桌上放着的退休职工名单,只是心不在焉地应了我几声,随后便拿起一旁的电话,一个键一个键地按下号码,不一会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同志的声音,老徐也随即用在我看来一定是地道上海话的方言,打了声招呼:“侬早啊,早饭切过伐。…”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整个上午,老徐不断重复着拿起电话,放下电话,再到键盘上敲击几下,后而又拿起电话的步骤。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总是不同,但老徐不出三两句话,两头的人总能开心地笑起来,随后便是一边聊,他一边拿笔在表上写写画画。终于临吃午饭时,他放下电话不再拿起,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喝了口茶。这回倒是我先开口:“老徐你终于忙完了,打了半天的电话。”等我转过头去,看到老徐疲惫但带着微笑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但随后咧开嘴又笑着说:“上午这几十个老同志情况都还可以,上海这个紧张的疫情下,大家暂时都还没有什么困难,精神状态都不错。”我也是这时才知道,老徐从一早就开始对照着100多人的名单,一个一个打电话问候,那几句不断重复着的,我却听不明白的上海话,大概意思就是,“最近身体怎么样”、“小区有没有被封控”、“买菜什么的有没有困难”,还有“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一天下来,老徐心满意足地把这一百多人的情况整理好,本以为他要下班了,刚想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句话打断了我:“食堂储备的食材好像到了,我要去看看,小郝你跟我一起去。”在厨房里,他一边嘱咐着食材怎么放保存时间会长些,一边自己动手整理起来,告诉厨师要保证好住宿职工的三餐,掌握好食材消耗情况,如果不够的话及时采购,说到急处,又自顾自地蹦出几句上海话,这时的我也顾不上听了。等他唠叨完,总算让我这句再见说出了口,临出门他又慢慢地说道:“你们十几个住宿舍的人不用担心,食堂保障什么的都没问题,你们该上班上班,该休息休息。”说完哼着小曲就进了电梯。

办公室就剩自己了,坐在椅子上,喜静的我想起老徐这“喋喋不休”的一天,也不感到烦躁,反而心情舒畅。疫情之下,老徐以上海人特有的精细、体贴,通过电话不只是向老职工询问情况,而是跟他们拉拉家常,谈谈心,宽解老同志封控时期下的寂寞。面对上海这座体量巨大的城市,老徐用他的言语把人与人的相距变成了心与心的相连,让疫情之下的紧张化为对疫情终将过去的坚信。我相信,疫情之下的上海,会有很多像老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或是参与防疫志愿者队伍,或是奋战在航道保畅的一线,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当这力量凝聚起来,当这思想拧成一股绳,在守望相助、共克疫情的坚定信念下,春水将更加清澈、春风将更加温暖、春花也将更加灿烂。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