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展|焦山碑林邀您探访苏州精品碑刻

镌
石
●
●
印
痕

苏州碑刻博物馆
馆 藏碑刻 拓片精萃展
喜爱文化的你这个春天想做些什么呢?还没想好的话,不妨让焦山碑林带您一起云观展吧!此次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与苏州碑刻博物馆合作,以云上观展的形式邀您一起一同探访各色精妙的苏州碑刻,共同感受碑刻文化之美,让您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就能来一场精神与感官的文化漫游之旅。那么让我们做好准备,给自己斟一杯热茶,共同进入这曼妙的江南碑刻世界吧!

l 前 言
苏州碑刻博物馆是专门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题博物馆,馆藏碑刻1200余方,各类拓片6000余张(册)。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61件,三级文物927件。在馆藏碑刻中,尤以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宋碑”,以及“明清苏州工商经济碑刻”最具有代表性,馆内还有儒学碑刻、书法艺术碑刻、宗教碑刻等等。
《镌石印痕——苏州碑刻博物馆馆藏碑刻拓片精萃展》,特从碑博馆藏的数以千计的历史碑刻中挑选部分精品,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苏州地区数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诸方面的华彩乐章。展品中,有碑博镇馆之宝司马光手书《思无邪•公生明》碑、南宋米友仁手书《吴郡重修大成殿记》、宋代《吴郡登科题名录碑》、元代赵孟钍质椤镀浇分匦奕逖Ъ恰贰⒚鞔端罩莞е肌罚褂星逅持巍端罩葜炀滞急贰ⅰ恶憬虮返龋际侵泄飞系拿U庑┍痰哪谌莺侨宋铩⒚す偶!⑽庵形南住⑹榉ㄒ帐醯却罄啵几饔刑厣衔娣从匙潘罩莸厍睦贩缑病£
镌石留痕,拓碑留印。此次展览将苏州地区保存下来的历代碑刻,如涓涓细流汇聚渺渺太湖,浩瀚、多元、包容和博大,她将承载姑苏大地、弘扬传统文化,希望可以作为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给予当代人们启迪与遐思。
l 重点展品介绍
“竹”“鹤”篆字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大篆
碑刻年代:宋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碑石纵235厘米,横98厘米,宋代原刻,一字一碑,字体为大篆。字形酷似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竹林与引颈待飞的仙鹤,乃碑刻中之一绝。
《疏广传》语碑
《卢坦传》语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南宋淳祐辛丑年 (1241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35厘米,横98厘米。楷书。“竹”碑碑阴,张孝祥书写,刻于宋淳祐辛丑年(1241年)。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疏广传”语碑是《汉书·疏广传》中一节、“卢坦传”语碑是《新唐书·卢坦传》中一节。

思无邪公生明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隶书
碑刻年代: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39厘米,横96厘米。隶书,3列,共18字,宋淳祐元年(1241年)刻石。司马光手书“思无邪公生明”六个大字,自上而下一气而成,是典型的唐隶八分书,书势恢宏,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孔子评价《诗经》的观点,即思想纯正的意思。“公生明”指公正才能够廉明,这是对未来将要做官的在校学生的告诫,也是他们未来为官的立身准则。

祝枝山狂草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草书
碑刻年代:清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 碑石纵104厘米,横51厘米。正文狂草,2列,7字,清刻石,据明代祝允明手迹刻得。唐代李白《行路难》第一首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祝允明省去第一句,把第二句中的“直”换成了“欲”字。这幅草书笔势雄强,遒爽绝伦,乃其草体中的代表作。
祝允明(1461年—1527年),字希哲,长洲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俞樾格言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隶书
碑刻年代:清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90厘米,横43厘米。正文隶书,3列,22字,俞樾手书,清刻石。此碑书体为隶书,用笔老辣,为晚清隶书之精品。俞樾所书:“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格言反映出他崇尚的一种为人处事的原则。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俞樾工书法,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尤工大字。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篆书、行书
碑刻年代: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85厘米,横96厘米。碑文行书,22列,列44字,共788字,翟耆年篆额,郑仲熊撰文,米友仁书丹,徐杲刻石。苏州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创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兵燹。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恢复礼乐,重振江南文风,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大成殿重修完毕,为记载此事特立此碑,此乃苏州现存最早的记载整修文庙的碑刻。米友仁系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与父亲一样精于书画。此碑为其代表作,笔法清健,结体错落有致,章法疏密相间。

诏书加封大成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篆书、楷书
碑刻年代:元至大三年(1310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65厘米,横132厘米。此为元代平江路(今苏州)官员奉旨立于文庙之碑。苏州文庙府学始建于北宋,为尊孔讲学之所。西汉武帝把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儒家学派,作为正统尊崇,并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以后历代王朝都有改封或加封,其间元代大德二年(1298),在宋代改封的“至圣文宣王”谥号之前,加封“大成”二字,诏令天下将此圣旨刻碑立于孔庙内,规定各地主要官员到任视事前,先行到庙学拜谒并对在官学的士子讲课。

观德碑
平江路重建至圣文宣王庙记碑/碑阴

观德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南宋宝祐丙辰年(1256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14厘米,横106厘米,南宋宝祐丙辰年刻石,赵与筹书,王景齐跋。
平江路重建至圣文宣王庙记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元大德二年(1298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14厘米,横106厘米,碑文楷书,18列,共817字,为观德碑碑阴,元大德二年刻石,燕公楠撰,李世安书,马绍篆额。

吴郡登科题名录碑
平江路重修儒学记碑/碑阴

吴郡登科题名录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宋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80厘米,横90厘米,正文楷书,30列,共1275字。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共刻有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间244位苏州登科进士姓名。原有两方,另一方因年代久远已佚。
平江路重修儒学记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元至治元年(1321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80厘米,横90厘米,正文楷书,20列,共678字,为《吴郡登科题名录碑》碑阴,至治元年(1321)刻石,杨载撰文,赵孟钍椴⒆睢U悦项晚期大字楷书中的优秀作品,纵观此作品,已经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行笔谨严遒劲而不失流利,点画顾盼,承接自然,结体上也是匀称舒适,比例合度,风姿绰约。记文作者杨载,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元诗四大家”之一。

范文正公遗像碑

展品形式:卷轴
内容形式:图文
碑刻年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24厘米,横105厘米,青石质地,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宋代□灏撰、宋之才书范文正公真赞,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撰范文正公真赞,明代吴县知县冯渠跋。中部为冯渠所画范文正公像,右侧有明代“钦差提督监察御史谢廷杰立石”等字样,左侧署“长洲县知县邓鹤、吴县知县冯渠镌石”等字样。下部有范仲淹十六世孙范惟一“谨奏建并识 ”之文及“十六世守祠孙范以益,十七世主奉太学生允恒重督镌”等字样。全碑皆由郡人吴应祁刻。该碑署有两个年号:“识”于明万历元年(1573),“刻”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

苏州府学之图碑
展品形式:卷轴
内容形式:图像
碑刻年代:明洪武六年(1373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55厘米,横80厘米,青石质地。篆额人:滕胜权,镌刻人:张才。碑分左、右两部分。右为苏州府学平面图,描绘了当时府学的一个建筑布局;左为苏州府学记,由教授贡颖之所撰。
苏州织造局图碑
展品形式:卷轴
内容形式:图像
碑刻年代:清顺治四年(1647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98厘米,横80厘米,青石质地。碑额为二龙戏珠图案,碑身周边饰有云龙戏珠图案,碑上部为织造局平面布局图,下部为图说。吴宗润、吴德润篆额。此碑是清代宫廷丝织业盛况的重要证据之一,原藏苏州织造局故址(今苏州市十中),1983年移往筹建中的苏州碑刻博物馆,碑石已有数处风化。苏州织造局图碑为研究清代官办织造企业以及苏州丝织业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胥江水则碑/碑阴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清光绪二年(1876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34厘米,横81厘米,青石质地,双面碑。宋代水文科学很发达,在江南、四川等地出现了专门记录洪水涨落对农田影响规律的石碑,名叫“水则碑”或者“水文题刻”。江南太湖流域是我国古代财赋的主要基地。由于太湖水位在汛期暴涨,历史上曾多次造成水灾,对农业生产危害甚大。苏州的水则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清光绪二年(1876),江苏巡抚吴固因治苏州城内河水之需,根据乾隆十二年重刻的吴江垂虹桥左水则碑,另行复刻而成。碑两面都有文字,阳面为水位说明,阴面为立碑说明。此碑原立于苏州胥门万年桥河滨。

苏州府城图碑

展品形式:卷轴
内容形式:图像
碑刻年代:清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76厘米,横161厘米,青石质地。碑面刻了清代前期苏州府城的大致布局,主要记录了苏州官衙和寺院、山川、河流等地理位置。

乾隆御笔赐陈弘谋诗碑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行书
碑刻年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59厘米,横75厘米,青石质地。陈弘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元年乡试解元,同年进士,授检讨,官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使,天津分巡河道兼河间知府,江苏按察使,江西、河南、陕西、江苏巡抚,两广总督。

南极仙翁像

展品形式:卷轴
内容形式:图像
碑刻年代:近现代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刻纵140厘米,横70厘米,此碑石刻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幅拓片采用朱砂传拓法。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原图为著名书画家沈子丞于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寿星展”而作,作品下方有当时二十余位著名书画家签名。

天文图

展品形式:卷轴
书法体式:图像、楷书
碑刻年代:近现代
原碑所在:台中市自然科学博物馆
作品介绍: 时忠德受邀复刻的南宋名碑《天文图》,为当今世界最古老、最完整的石刻天文图碑。碑石高216厘米、宽108厘米,碑额题“天文图”三字,上部是一幅圆形全天星图,共刻恒星1434颗,下方有两千多字的说明,概括地叙述了当时所知的一些天文知识。它保存了我国在十一世纪恒星观测的部分资料,提供了古代星宿位置的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碑石刻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为台湾台中市自然科学博物馆珍藏陈列。因故时忠德被誉为“江南碑刻第一刀”。

咸丰御笔赐彭蕴章“其难其慎”碑

展品形式:横批
书法体式:楷书
碑刻年代:清咸丰四年(1854年)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80厘米,横218厘米。彭蕴章(1792年8月24日—1862年12月31日),字咏莪,谥文敬,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尚书彭启丰曾孙,清朝大臣。

陶隐君墨宝
展品形式:手卷
书法体式:草书
碑刻年代:清
原碑所在: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 手卷纵31厘米,全长724.5厘米。
米万钟勺园休憩图
展品形式:手卷
书法体式:图像
碑刻年代:近现代
原碑所在:北京大学
作品介绍: 勺园是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1570-1631)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是“米氏三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历史上,勺园所在之地,原为一片荒地,米万钟在此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取园名为“勺园”。碑刻是根据米万钟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亲手绘制之《勺园修褉图》刻制而成,时忠德镌刻。

十六罗汉




展品形式:册页
书法体式:图像
碑刻年代:近现代
原碑所在:苏州寒山寺
作品介绍: 碑石纵35厘米,横30厘米,刻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碑刻据谢孝思所绘《十六罗汉》为蓝本,由时忠德刻制而成,人物皆惟妙惟肖。谢孝思,字仲谋,著名国画艺术家。1905年生于贵州贵阳市大南门外太子坡(今石岭街),于2008年10月22日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谢孝思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绘画书法。1927年,他考入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国画组,师从名画家吕风子、汪采白、徐悲鸿等学习书画。
精华推荐
▪ 镇江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20号通告(病例信息)
▪ 这些考试,停考、延期!
▪ 最新!江苏高速158个收费站和36个服务区关闭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