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云观展丨焦山碑林邀您观赏苏州文庙府学历史碑刻拓片展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2-05-01 14:21 来源: 金山网
【字体:


   喜爱文化的你这个春天想做些什么呢?还没想好的话,不妨让焦山碑林带您一起云观展吧!此次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与苏州碑刻博物馆合作,以云上观展的形式邀您一起一同探访各色精妙的苏州碑刻,共同感受碑刻文化之美,让您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就能来一场精神与感官的文化漫游之旅。那么让我们做好准备,给自己斟一杯热茶,共同进入这曼妙的江南碑刻世界吧!
  千年书乡:苏州文庙府学历史碑刻拓片展








  本次展览要从苏州的某种“土特产”说起。清代吴人钮琇《觚賸》记载:清康熙十八年(1679)的一天,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苏州人汪琬听同僚夸耀家乡特产,自己却一声不吭。众人揶揄号为“天下名郡”的苏州没有特产,汪琬说:“苏州特产很少,只有两样,一是梨园(优伶),另一样是状元。”众人听了都瞠目结舌,一哄而散。
  苏州盛产状元,这话不假。纵观中国科举制存在的1300年间,苏州地区共出产文武状元50余人,数量居中国各市(地区)之首。
  苏州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状元,和这里的文脉兴盛有着极大关系。而要管窥这种兴盛的缘由,作为中古时期苏州地方教育缩影的苏州文庙府学,便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苏州文庙府学由北宋名相范仲淹于公元1035年创建,其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苏州文庙府学后来多次增修扩建,占地极广,规模居东南诸学宫之首,声誉卓著,其影响纵贯宋元明清四朝。
  为反映苏州文庙府学风雨兼程近千年的历史,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联合苏州中学,历时一年筹备,推出了此次展览。该展中的70方碑刻,作为见证苏州文庙府学前行历程中闪光的坐标,将最大程度还原出一个“千年书乡”的文脉传承史。




  苏州文庙府学,初为州学。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创建于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址,与名园沧浪亭相望。范仲淹改革旧制,首创官学与祭孔庙堂合一的左庙右学新格局。是宋代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地方学府,在宋代声誉卓著,号称东南学宫之首,其影响直射元明清三朝。
  苏州文庙府学历经拓建,至明清两代文庙府学规模宏大。依清代乾隆时期《苏州府学图》所示,苏州文庙东临卧龙街,西倚东大街,南枕新市路,北至书院巷,占地面积近二百亩,就建筑面积而言,在当时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五分之一(含文庙公园、明代泮池)。目前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等。其建筑多保持着明代重修时的风格,至今仍保存左庙右学的建筑格局。1956年,苏州文庙列入省级文保单位;一九八一年市政府拨款重修文庙,同时在原址上建碑刻博物馆,文庙从此获得新生;2002年苏州市政府拆除文庙南面五幢民居,建造文庙公园;2001年“苏州文庙及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文正公遗像碑
  碑刻年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碑石纵224厘米,横105厘米,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宋代阎灏撰、宋之才书范文正公真赞,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撰范文正公真赞,明代吴县知县冯渠跋。中部为冯渠所画范文正公像,右侧有明代“钦差提督监察御史谢廷杰立石”等字样,左侧署“长洲县知县邓鹤、吴县知县冯渠镌石”等字样。下部有范仲淹十六世孙范惟一“谨奏建并识”之文及“十六世守祠孙范以益,十七世主奉太学生允恒重督镌”等字样。全碑皆由郡人吴应祁刻。该碑署有两个年号:“识”于明万历元年(1573),“刻”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画像用笔细腻传神,人物躯干伟岸,内仁外刚,气度非凡。元好问赞文称其“朱衣玄冠,佩玉舒徐见于丹青;英风凛如古之所谓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堵天下如泰山之安者,其表固如是欤”。现存碑像的风神、气度、完全符合诸公所述。


  《平江图》碑
  碑刻年代:南宋绍定二年(1229)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84厘米,横145厘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北宋政和三年(1113),宋徽宗升苏州为平江府,故苏州又称“平江”。《平江图》记录了南宋时期苏州城的盛况。根据图示,平江城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四周有约16公里长的城墙。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州城呈规则的长方形,布局规范化。整个城市被大运河所环抱,运河内四周城墙环绕,并设有阊门、盘门、娄门、葑门和齐门五个水陆城门。城区内最大的特点,就是安排了水陆相并行的两套交通系统。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共计有20条河流,其中6条纵贯南北,14条横越东西,总长度为82公里。与此相适应,城内有20条大街,最著名者为南北重要交通要道“卧龙街”(今人民路)。苏州府学、文庙在图上均有标明。
  《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它是在平江城于南宋初年遭到金军蹂躏破坏后,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治而重展雄姿的历史背景下绘制的,铭记着和平的珍贵。
  《平江图》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天文图》碑
  碑刻年代:南宋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16厘米,横109厘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碑分为图和图说两部分。根据元史记载,南宋政府景祐、宝祐、元丰、崇宁年间曾组织过四次天文观测活动。《天文图》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的测量结果所绘制的。


  碑以北极为中心,星图画了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全天的星投影在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能看到的界限。另一个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角。黄赤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天文图中央还有二条不规则的线代表银河。从小圆到大圆之间还画有二十八条经线 ,并以此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1440颗星。
  天文图高度总结了中国从远古一直到宋的天文知识,在古代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文图的成就在世界天文学界也得到了肯定。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前苏联的众多天文学家都高度赞扬其成就,一致公认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星宿观测图。


  《地理图》碑
  碑刻年代:南宋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90厘米,横105厘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碑额题“墬理图”三字,“墬”为“地”异体字。碑分为地理图和图说两部分。
  地理图绘制了我国海岸的轮廓、主要山川、河流、湖泊的布局以及长城和各级行政机构——路、府、州的位置。其中路级建制22个,府级建制34个,军级建制44个,监级建制1个。图中所绘江河、海岸的轮廓大致正确。《地理图》标注的山脉共有120多座,江河60多条,行政名410个左右。
  图说部分共36行,行22字,书体为正书小楷,作者黄裳。图说以南宋现有版图为例,分析了我国历代政治地理的变迁情况,表达了对金兵侵吞国土的愤慨。另外,在图说后有王致远所书镌刻题记,共47字,简要说明了《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的刻石经过和缘由。


  《帝王绍运图》碑
  碑刻年代:南宋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82厘米,横100厘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碑额题有隶书“帝王绍运图”五字,“绍”为“继承”之意。碑图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开始直至南宋理宗,记录一百九十五君,历经三千五百年,是一幅以帝王更替为脉络的历史年表。
  图说共36行,行16字,字体为正楷。图说以“自古至今,治不能十一,而乱常八九,为君者亦可以知所戒矣”为论点,规劝大宋皇帝应吸取“治和乱”、“离与合”的经验教训,进而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帝王绍运图》碑是目前我国古代唯一的石刻帝王世系图,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苏州府学之图碑
  碑刻年代: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复刻)
  作品介绍:


  碑石纵140厘米,横70厘米。此碑是苏州文庙发展最鼎盛时期,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幅平面图碑。
  碑图为乾隆五十五年府学重修工程竣工后的平面图,详细描绘了当时府学的各个区域殿堂;图左下角乃府学教授王其福所作之后记,记录了府学修建的始末及其意义,其曰“斯学基址之大,自昔称首,而室宇之整肃,垣墉之坚致,以今较昔则远过之”,府学规模之宏伟可窥一斑。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碑
  碑刻年代: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185厘米,横96厘米。碑文行书,22列,列44字,共788字,该碑由翟耆年篆额,郑仲熊撰文,米友仁书丹,徐宲刻石。
  苏州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为范仲淹任知州时创立。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燹。绍兴十一年(1141)为恢复礼乐,重振江南文风,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大成殿重修完毕,为记载此事特立此碑,此乃苏州现存最早的记载整修文庙的碑刻。
  该碑书法别具特色,笔势刚劲有力,结构浑然天成,具有纹绣洒脱的风姿,是不可多见的“小米”遗墨,碑上文字历经动乱仍清晰可见,完好如初,如此大的碑,如此精湛的书法,这在米芾之子米友仁的传世书法艺术碑刻中是极其稀有的一块,可以称得上是米友仁的代表作。


  平江路重修儒学记碑
  碑刻年代:元至治元年(1321)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碑石纵180厘米,横90厘米,碑文楷书。


  该碑记载了自北宋文庙建成至元代的历次大修的经历,反映了苏州历代行政长官对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扶持。
  此碑书法乃赵孟钔砥诖笞挚橹械挠判阕髌贰W莨鄞俗髌罚丫锏饺耸榫憷系木辰纾斜式餮襄倬⒍皇Я骼慊伺危薪幼匀唬崽迳弦彩窃瘸剖媸剩壤隙龋缱舜略肌W娜搜钤兀¨1271—1323)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吴郡州学六经阁记碑
  碑刻年代:宋庆历六年(1046)
  碑刻现存:苏州中学碑廊(复刻)
  作品介绍:


  《吴郡州学六经阁记》由苏州郡从事、苏州州学教授张伯玉撰写。记文介绍了六经阁建设的参与者,落成时间,建设原因、规模、结构、布局等情况,张伯玉也在记文中论述了自己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点。


  诏书加封大成碑
  碑刻年代:元至大三年(1310)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65厘米,横131.5厘米。此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碑额“诏书加封大成”六字;中部为元成宗(完泽笃汗)大德十一年(1307)七月颁布的“孔子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圣旨;下部为元武宗(曲律汗)至大三年(1310),平江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奉命撰文立碑的说明。


  观德碑
  碑刻年代:宋宝祐四年(1256)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14厘米,横106厘米。碑刻分上下两部分,上为“观德”二字,正书大楷,为当时苏州知府赵与筹(异体字)题写。下为一篇《观德亭记》,作者是王景齐,姑苏人。“观德”是为新修后观德亭的题字。举办乡射礼,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学生参与“射”的体育活动,考察学生的德行,向学生传授仁人君子之道。


  乡饮酒碑铭碑
  碑刻年代: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碑刻现存:苏州中学碑廊(复刻)
  作品介绍:


  碑石纵175厘米,横91.5厘米。碑文撰写人王彝,文徵明书丹。碑文描写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奉诏,在府学内举行乡饮酒礼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写此书时已有八十八高龄,离其去世时间仅有两年。因此,此碑文是文徵明晚年弥足珍贵的隶书名篇。
  此为原碑拓片。


  思无邪 公生明碑
  碑刻年代:南宋淳祐元年(1241)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239厘米,横96厘米,右上角残缺。此碑由司马光隶书撰写。碑文:“思无邪,公生明”,意指只有思想纯正、保持公正才能廉明。此碑立于府学,目的在于告诫学生(未来的官员),明确立身为官的原则。


  吴学义廪规约
  碑刻年代:宋庆元二年(1196)
  碑刻现存:苏州中学碑廊(复刻)
  作品介绍:


  碑石纵185厘米,横91厘米,青石质地,碑石下半部分漫漶。《吴学义廪规约》内容分为题跋和规约两个部分,内容有题跋者对义廪经营和维持相关注意事项的规定,也有对实施者的赞扬和鼓励等等。规约详细规定了义廪所服务的对象、所需要履行的义务、相关负责人以及对应的操作规范、涉及的钱粮数量等。


  俞樾格言碑
  碑刻年代:清
  碑刻现存: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
  作品介绍:


  碑石纵90厘米,横43厘米,为隶书。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清末著名经学大师,官至翰林院编修,提督河南学政。同治年间,被李鸿章选中,作为苏州府学紫阳书院山长。碑文所示格言,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情趣和做人准则,对后世产生过一定影响。


  苏州府儒学题名记
  碑刻年代:明嘉靖十六年(1537)
  碑刻现存:苏州中学碑廊(复刻)
  作品介绍:


  碑石纵229厘米,横89厘米。碑刻分为题记和名单两部分,上部文为题记,下半部分为学官名单。题记由翟表撰写,沈桐书并篆。学官名单记录了自宋代苏州府学创建以来,自胡瑗以下的历任教授、训导等人的资料信息,是研究苏州府学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拓碑体验




  为了配合展览,我们特地选择了曾经作过苏州府学学生的明代江南才子唐寅的行书《落花诗》碑作为拓碑体验碑刻。


  唐寅的《落花诗》是三十首诗组成的诗组,以绮丽的语言书写生命寂寥的感伤。感伤是落花诗的主调,是笼罩着那个时代的情绪。




  通过对落花诗碑的槌拓,我们一边欣赏唐寅精湛的书法技艺,一边想象他在苏州府学的求学时光。






  本系列文创产品归于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的“文甲”系列产品,即取“文甲天下”之义,以喻苏州古今文脉之兴盛。为本次“千年书乡”展览订制的“状元系列”,则特别呼应自古苏州盛产状元的美名,以期为学子祈福,愿其求得功名。


  帆布包


  帆布包


  护身符


  信笺纸の姓名贴
  “状元系列”文创产品聚焦府学文庙的历史文化内涵,选取孔子、四圣、范仲淹、杏叶、廉石等文庙府学的元素为设计灵感,用活泼的线条与色彩来呈现儒家圣人先贤之形象、范公办学之精神、中华礼仪之邦的立德之本,同时也融入了当代生活中人们前往府学文庙祈福的美好愿望。
  精华推荐
  ▪ 南京紧急寻人!
  ▪ 最新通告!镇江给养狗“上规矩”!
  ▪ 镇江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38号通告(“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