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地标“锦沧文华”新亮相!今天讲讲其“沧”字的由来 | 睡前分享
8月18日,上海锦沧文华广场试营业。作为上海城市更新重点地标项目,锦沧文华广场由原锦沧文华大酒店改建而来。
经历数年的施工,坐落在南京西路商圈的锦沧文华大酒店即将完成改造,改名锦沧文华广场(JC PLAZA)择吉日试营业,南京西路商圈多了一个亮点。 “锦沧文华”中的“锦”是指锦江饭店,“沧”是指历史悠久的沧洲饭店,“文华”则是指新加坡文华酒店 ,这是一家多方合资的大酒店,酒店的旧址则是老上海颇有名气的沧洲饭店。说到沧洲饭店,也颇有一番历史和故事。
▲ 1880年前后的静安寺路,路的一侧可以清晰地看到跑马留下的痕迹。图片来自方志上海
南京西路旧名静安寺路,以通往静安寺而得名,始筑于1860年,是一条“越界筑路”。1899年,静安寺路全线划入公共租界,道路沿线成为房地产商投资建设的目标,这一带很快成为中高档住宅区和商业区。英籍犹太人哈同捷足先登购进了静安寺路与长浜(延安中路)中间的约300亩土地建造“哈同花园”,1904年破土动工,1909年告成。花园由清季四大怪僧之一的乌目山僧黄宗仰设计,是以中式为主、西式为用的豪华住宅,有“海上大观园”之称。
▲ 1918年地图上的哈同花园和沧洲别墅及旅馆
▲ 1918年英文版上海地图,右侧是西摩路(陕西北路),上面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黑颜色部分就是沧洲饭店
哈同是上海巨富,实力雄厚。哈同花园面积很大,几乎占据了现在的陕西北路、威海路、延安中路、铜仁路(旧名哈同路)和南京西路相围的地块。不过,这块地块的东北角,也就是沧洲饭店的地块没被纳入哈同花园。
由好友蒋伟明提供的一张老照片上,标注着“MR LIU HSUEH HSUH’S HOUSE ON BUBBLING WELL ROAD ”,也就是“静安寺路刘学询的房子”;笔者在与照片年代相近的1907年版《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字林西报行名录》)中发现,Liu Hsueh Hsun(刘学询)登记的住宅就是“173 Bubbling Well Road”,就是静安寺路173号,与早期沧洲饭店的地址完全一样。由此看来,哈同先生没有从刘学询手里拿到这块土地。
仅仅过了一两年,刘学询与上海饭店公司(Shanghai Hotel Co., Ltd.)合作,分阶段建设为Burlinton Hotel和Burlinton Villa,中文名称分别为“沧洲饭店”和“沧洲别墅”,一个是饭店、一个是住宅,提供中长期租赁。 通往沧洲饭店的小路也被叫作“沧洲路”,即后来的南京西路1225弄。
▲ 静安寺路173号刘学询住宅的老照片,蒋伟明提供
刘学询(1855-1935)字问刍,号藕耕,广东香山人,与孙中山先生是同乡。早年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获秀才,后来在广东开设赌场成为巨富。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加入兴中会。还曾经策动李鸿章反清。后来试图以帝制建立新国家,与兴中会分道扬镳。在上海、杭州等地投资房地产业,成为房地产大鳄。
▲ 中间坐者为李鸿章,李右手站立者为刘学询,后期AI上色
Burlinton即伯灵顿(Richard Boyle Burlinton,1694-1753)是英国建筑师,18世纪新帕拉迪奥式风格的创始人。据说,他进入建筑行后潜心学习和研究英国建筑师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和意大利建筑师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的作品,不到30岁就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著名的建筑师。他设计的奇斯威克(现在的英国伦敦行斯罗区)别墅,是当时英国最有影响的新帕拉迪奥式建筑。于是,伯灵顿美名四扬,几乎成了“别墅”的代名词,北美的许多新兴城市就以“伯灵顿”作为优美的、宜居城市的名称。
▲ 沧洲饭店
▲ 1934年6月,沧洲饭店在报纸刊登广告
饭店旅社是服务性商事机构,对社会开放,外国人在中国开饭店旅社必须有中文名称。许多人感到纳闷,这英文“Burlinton”与中文“沧洲”有什么关系,又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
原来,古代汉语中的“沧”与“苍”可以通用,就是山青水绿的颜色,如“苍天”就是“青天”,“沧浪”就是“白浪”;“洲”就是水中沙洲,所以“沧洲”的本义是“山清水秀的沙洲”,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指称隐居的地方,与“世外桃源”近义。如三国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而,临沧洲而谢支伯,登萁山而揖许由”,支伯和许由都是古代著名的隐士,“沧洲”、“萁山”是他们隐居之地。据说,把“Burlinton”起中文名为“沧洲”就出自乌目山僧黄宗仰的大手笔。他自幼博览群书,工诗古文辞,旁及释迦经典,因不满现实,出家为僧,隐居山林。不过,这仅仅是坊间传闻,未经考证。
▲ 沧洲饭店的出入口
沧洲饭店,由旧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英商马海洋行(Moorhead & Halse)设计。建筑占地面积约8800平方米,假四层砖混结构,主建筑呈曲尺形,主立面朝南和朝东,前面是一个比较宽广的广场;联排的假四层旅馆建筑,朝南立面的一、二层均为连续拱圈支撑的完全相通的内廊,三层改为框式内廊,朝东立面均为框式内廊;假四层全部建有“屋顶窗”(roof window),即上海人所谓的“老虎窗”。整个建筑样式简洁明了、气派大方。
饭店有客房102套,部分客房安装电话,另外配置公用电话,当时属于高档旅馆。据1911年9月28日英文《大陆报》(《The China Press》)报道:沧洲饭店将于10月1日开业,一半以上的房间已被预订。早期的沧洲饭店地址为静安寺路173号,从静安寺路进入,这条通道就叫作“沧洲路”(相当于现在的南京西路1213号,就是锦沧文华大酒店的通道),在20世纪30年代的门牌号调整中,取消“沧洲路”,改为“静安寺路1225号”。
▲ 沧洲饭店大堂
▲ 1920年沧洲饭店的地址是静安寺路173号,就是现在的锦沧文华大酒店
▲ 1937年登记,沧洲饭店的地址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1225号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在多国政府干预下暂时休战,进入调停阶段,而4月29日是日本裕仁天皇诞辰的“天长节”,日本军方计划这一天在虹口公园举行“天长节暨淞沪战争胜利祝捷大会”,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不满。时任京(南京)沪卫戍司令的陈铭枢曾是指挥淞沪战争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上司,激于爱国义愤,计划采取报复行动。但又担心引发更大的外交事件,遂决定委托上海斧头党首领王亚櫵具体实施秘密刺杀,在虹口公园制造爆炸事件,这就是震惊当时的“虹口公园炸弹案”。案发前,陈铭枢亲自来到上海,就是在沧洲饭店秘密会见王亚櫵,交代任务、制定计划。沧洲饭店是高档旅馆,入住的名人很多,也有许多流言蜚语和传奇故事,这只是其中之一。
▲ 1936年6月18日,国民党元老邹鲁之公子邹越与岭南大学女生程慕贞在沧洲饭店结婚
▲ 1947年地图上的沧洲饭店,一家德国人开始的来喜饭店开设在沧洲饭店边上的南京西路1267号
刚刚问世时,沧洲饭店是当时的高档旅社和餐饮单位。但随着其它更高档的旅社和餐饮业兴起,沧洲饭店的设施陈旧落后,地位日益下降,已沦落为中档旅社饭店,饭店一度开设“沧洲书场”以招徕客人。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进驻租界,饭店被日本人强占,成为日本军队的宿舍。抗战胜利后业主虽然收回了产权,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沧洲饭店回天乏术,惨淡经营,日薄西山。新中国成立后,沧洲饭店一度成为解放军原南京军区招待所,不对外开放,沧洲饭店在上海人的记忆中慢慢消失。1986年,沧洲饭店老房子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设“锦沧文华大酒店”,1990年落成,地址为南京西路1213号。
▲ 图为80年代初,沧州饭店老建筑拆掉后留下的空地,当时还尚未建造锦沧文华大酒店
▲ 建设中的上海商城以及锦沧文华酒店(右侧),图片来自方志上海
如今,锦沧文华大酒店经历了数十年风雨后,经过一番改造翻新将重新亮相,再次成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薛理勇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okelly 晓川
经历数年的施工,坐落在南京西路商圈的锦沧文华大酒店即将完成改造,改名锦沧文华广场(JC PLAZA)择吉日试营业,南京西路商圈多了一个亮点。 “锦沧文华”中的“锦”是指锦江饭店,“沧”是指历史悠久的沧洲饭店,“文华”则是指新加坡文华酒店 ,这是一家多方合资的大酒店,酒店的旧址则是老上海颇有名气的沧洲饭店。说到沧洲饭店,也颇有一番历史和故事。
▲ 1880年前后的静安寺路,路的一侧可以清晰地看到跑马留下的痕迹。图片来自方志上海
南京西路旧名静安寺路,以通往静安寺而得名,始筑于1860年,是一条“越界筑路”。1899年,静安寺路全线划入公共租界,道路沿线成为房地产商投资建设的目标,这一带很快成为中高档住宅区和商业区。英籍犹太人哈同捷足先登购进了静安寺路与长浜(延安中路)中间的约300亩土地建造“哈同花园”,1904年破土动工,1909年告成。花园由清季四大怪僧之一的乌目山僧黄宗仰设计,是以中式为主、西式为用的豪华住宅,有“海上大观园”之称。
▲ 1918年地图上的哈同花园和沧洲别墅及旅馆
▲ 1918年英文版上海地图,右侧是西摩路(陕西北路),上面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黑颜色部分就是沧洲饭店
哈同是上海巨富,实力雄厚。哈同花园面积很大,几乎占据了现在的陕西北路、威海路、延安中路、铜仁路(旧名哈同路)和南京西路相围的地块。不过,这块地块的东北角,也就是沧洲饭店的地块没被纳入哈同花园。
由好友蒋伟明提供的一张老照片上,标注着“MR LIU HSUEH HSUH’S HOUSE ON BUBBLING WELL ROAD ”,也就是“静安寺路刘学询的房子”;笔者在与照片年代相近的1907年版《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字林西报行名录》)中发现,Liu Hsueh Hsun(刘学询)登记的住宅就是“173 Bubbling Well Road”,就是静安寺路173号,与早期沧洲饭店的地址完全一样。由此看来,哈同先生没有从刘学询手里拿到这块土地。
仅仅过了一两年,刘学询与上海饭店公司(Shanghai Hotel Co., Ltd.)合作,分阶段建设为Burlinton Hotel和Burlinton Villa,中文名称分别为“沧洲饭店”和“沧洲别墅”,一个是饭店、一个是住宅,提供中长期租赁。 通往沧洲饭店的小路也被叫作“沧洲路”,即后来的南京西路1225弄。
▲ 静安寺路173号刘学询住宅的老照片,蒋伟明提供
刘学询(1855-1935)字问刍,号藕耕,广东香山人,与孙中山先生是同乡。早年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获秀才,后来在广东开设赌场成为巨富。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加入兴中会。还曾经策动李鸿章反清。后来试图以帝制建立新国家,与兴中会分道扬镳。在上海、杭州等地投资房地产业,成为房地产大鳄。
▲ 中间坐者为李鸿章,李右手站立者为刘学询,后期AI上色
Burlinton即伯灵顿(Richard Boyle Burlinton,1694-1753)是英国建筑师,18世纪新帕拉迪奥式风格的创始人。据说,他进入建筑行后潜心学习和研究英国建筑师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和意大利建筑师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的作品,不到30岁就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著名的建筑师。他设计的奇斯威克(现在的英国伦敦行斯罗区)别墅,是当时英国最有影响的新帕拉迪奥式建筑。于是,伯灵顿美名四扬,几乎成了“别墅”的代名词,北美的许多新兴城市就以“伯灵顿”作为优美的、宜居城市的名称。
▲ 沧洲饭店
▲ 1934年6月,沧洲饭店在报纸刊登广告
饭店旅社是服务性商事机构,对社会开放,外国人在中国开饭店旅社必须有中文名称。许多人感到纳闷,这英文“Burlinton”与中文“沧洲”有什么关系,又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
原来,古代汉语中的“沧”与“苍”可以通用,就是山青水绿的颜色,如“苍天”就是“青天”,“沧浪”就是“白浪”;“洲”就是水中沙洲,所以“沧洲”的本义是“山清水秀的沙洲”,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指称隐居的地方,与“世外桃源”近义。如三国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而,临沧洲而谢支伯,登萁山而揖许由”,支伯和许由都是古代著名的隐士,“沧洲”、“萁山”是他们隐居之地。据说,把“Burlinton”起中文名为“沧洲”就出自乌目山僧黄宗仰的大手笔。他自幼博览群书,工诗古文辞,旁及释迦经典,因不满现实,出家为僧,隐居山林。不过,这仅仅是坊间传闻,未经考证。
▲ 沧洲饭店的出入口
沧洲饭店,由旧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英商马海洋行(Moorhead & Halse)设计。建筑占地面积约8800平方米,假四层砖混结构,主建筑呈曲尺形,主立面朝南和朝东,前面是一个比较宽广的广场;联排的假四层旅馆建筑,朝南立面的一、二层均为连续拱圈支撑的完全相通的内廊,三层改为框式内廊,朝东立面均为框式内廊;假四层全部建有“屋顶窗”(roof window),即上海人所谓的“老虎窗”。整个建筑样式简洁明了、气派大方。
饭店有客房102套,部分客房安装电话,另外配置公用电话,当时属于高档旅馆。据1911年9月28日英文《大陆报》(《The China Press》)报道:沧洲饭店将于10月1日开业,一半以上的房间已被预订。早期的沧洲饭店地址为静安寺路173号,从静安寺路进入,这条通道就叫作“沧洲路”(相当于现在的南京西路1213号,就是锦沧文华大酒店的通道),在20世纪30年代的门牌号调整中,取消“沧洲路”,改为“静安寺路1225号”。
▲ 沧洲饭店大堂
▲ 1920年沧洲饭店的地址是静安寺路173号,就是现在的锦沧文华大酒店
▲ 1937年登记,沧洲饭店的地址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1225号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在多国政府干预下暂时休战,进入调停阶段,而4月29日是日本裕仁天皇诞辰的“天长节”,日本军方计划这一天在虹口公园举行“天长节暨淞沪战争胜利祝捷大会”,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不满。时任京(南京)沪卫戍司令的陈铭枢曾是指挥淞沪战争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上司,激于爱国义愤,计划采取报复行动。但又担心引发更大的外交事件,遂决定委托上海斧头党首领王亚櫵具体实施秘密刺杀,在虹口公园制造爆炸事件,这就是震惊当时的“虹口公园炸弹案”。案发前,陈铭枢亲自来到上海,就是在沧洲饭店秘密会见王亚櫵,交代任务、制定计划。沧洲饭店是高档旅馆,入住的名人很多,也有许多流言蜚语和传奇故事,这只是其中之一。
▲ 1936年6月18日,国民党元老邹鲁之公子邹越与岭南大学女生程慕贞在沧洲饭店结婚
▲ 1947年地图上的沧洲饭店,一家德国人开始的来喜饭店开设在沧洲饭店边上的南京西路1267号
刚刚问世时,沧洲饭店是当时的高档旅社和餐饮单位。但随着其它更高档的旅社和餐饮业兴起,沧洲饭店的设施陈旧落后,地位日益下降,已沦落为中档旅社饭店,饭店一度开设“沧洲书场”以招徕客人。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进驻租界,饭店被日本人强占,成为日本军队的宿舍。抗战胜利后业主虽然收回了产权,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沧洲饭店回天乏术,惨淡经营,日薄西山。新中国成立后,沧洲饭店一度成为解放军原南京军区招待所,不对外开放,沧洲饭店在上海人的记忆中慢慢消失。1986年,沧洲饭店老房子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设“锦沧文华大酒店”,1990年落成,地址为南京西路1213号。
▲ 图为80年代初,沧州饭店老建筑拆掉后留下的空地,当时还尚未建造锦沧文华大酒店
▲ 建设中的上海商城以及锦沧文华酒店(右侧),图片来自方志上海
如今,锦沧文华大酒店经历了数十年风雨后,经过一番改造翻新将重新亮相,再次成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薛理勇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okelly 晓川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