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累计放流44余亿单位种苗,舟山渔场修复振兴成效咋样了?
打造海洋强省,浙江持续做强“蓝色力量”。11月8日,从舟山市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新闻发布会获悉,近三年来,舟山市累计在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领域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海蜇、三疣梭子蟹、黑鲷等苗种44余亿单位。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6月,浙江省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举行,舟山市放流了大黄鱼、小黄鱼、黑鲷、褐菖鮋等苗种,还特别放生了被救助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海龟。
“渔业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国际上通行的修复渔业资源的重要途径。”发布会上,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一度在浙江周边海域产量接近50万吨的曼氏无针乌贼基本绝迹。21世纪初,浙江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在舟山寻获一小串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通过攻关人工繁育技术,在2005年开展了增殖放流试验。如今,单是舟山渔场,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便回升到了数千吨。
“这一切离不开的科学放流的指导。”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制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时统筹考虑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当年的放流物种、放流时间、规格大小、放流数量及放流海域等内容。”
简言之,就是选择可以进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的“本地种”,于伏季休渔期间,经过药残检验和苗种疫病检测,放流于各类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传统放流重点区域。当然,还得综合考虑渔业资源种群修复、渔民增收、牧场休闲、生物净水以及探索性放流等因素。值得一提的是,邀请相关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放流现场进行指导,确保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样,柔黄色的野生大黄鱼“游”上了老百姓餐桌,“透骨新鲜”的三疣梭子蟹在厨房里张牙舞爪……今天,舟山这些海鲜的鲜活劲儿,无不是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成效所在。
据悉,下一步,舟山市将一如既往地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并在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全面加快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坚持并不断完善伏季休渔制度,严厉打击各类渔业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下苦功夫,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洋强省画卷。
增殖放流,养海护渔近年来,舟山不断打出海洋生态保护组合拳用实际行动守护蔚蓝家园! 我们的“东海鱼仓”
再次热闹了起来!
来源:舟山网,综合浙江新闻客户端、舟山发布
公益广告
热点阅读
11月8日,“红月亮”要出现了!千万别错过!
电费要涨价?谣言!
“上海—舟山—厦门—深圳”,又一条水上精品航线即将启航!
舟山日报社
公众号
舟山晚报
公众号
舟山网
公众号
舟报小记者
公众号
舟山日报
手机报
住在舟山
公众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