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繁昌人字洞遗址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4-05-22 08:38 来源: 芜湖新闻网
【字体:

  本报讯(记者 陈旻 张锐) 日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繁昌人字洞遗址正式启动2024年新一轮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主要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阶段,计划发掘天数约90天,拟发掘面积50平方米,发掘深度约30至50厘米。

  在繁昌区孙村镇人字洞遗址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主洞西侧的鬣狗洞进行古地磁年代学样品的采样工作,而东侧的东裂隙和新洞已经分别完成了5米和6米的采样工作。

  “根据东裂隙以及新洞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我们认为它们年代要晚于人字洞主洞,但是具体的年代我们还是不太确定,这也就是我们进行古地磁采样的原因。希望通过古地磁测年,来对这几个洞穴进行精确的年代学限定。同时,也有其他团队进行古环境的重建,这样结合古生物和古环境,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上百万年前,人字洞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以及这里的生物是如何生存和演化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张庭伟对记者说。

  人字洞遗址位于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癞痢山西南坡,自1998年发现以来,共经过12次正式发掘,出土石、骨制品200余件,脊椎动物化石近万件,其绝对年代距今约256万年—220万年,被称为“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基于新发现洞裂隙化石的重要性,此次发掘重点为加强古地质测年以及地球物理物探等方式,开展地质古生物和考古调查,寻找更多的古人类、旧石器和化石线索。

  “截至目前,在东裂隙和新洞新发现了云南马以及啮齿类等大小不同的五、六个生物门类的新物种,对进一步丰富人字洞及其周边裂隙的古生物化石种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测年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我们希望通过综合研究的加强能够进一步跟古生物年代进行对比,让新发现东裂隙的地质年代有一个更可靠的依据。”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汪发志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