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但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科技企业由于其轻资产、强专业、高风险的特性,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融资难、融资慢等困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积极开展“科技贷”工作,助企纾困下好“及时雨”,让金融“活水”持续流入科创“良田”。
“科技贷”应运而生
科创活力持续迸发,科创浪潮强劲奔涌。据统计,2023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总数突破1000家,居全省第4;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首次突破1000家,成为全省第4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破千的地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1%,居全省第3;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覆盖率再创新高达到60.6%、54.8%,均居全省第1。
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通常需要在研发、设备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也较大。
然而,受制于“轻资产、缺担保、强波动、难评价”等融资特性,科创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传统的信贷支持。为了满足科创企业蓬勃发展的需求,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有力推动下,“科技贷”应运而生,为科创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作为政府和金融机构针对科创企业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产品,“科技贷”主要面向有融资需求、重点扶持的科创企业,由担保机构、合作金融机构、政府资金池共同为企业承担风险,帮助企业打通贷款融资渠道,灵活设置反担保措施。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22家金融机构面向科创企业的信贷产品有80个,其中有近一半的信贷产品为纯信用类,无需任何抵押、担保。
金融“活水”润科创“良田”
“银行主动上门服务,线上审批给予贷款,整个过程不到半个月,这场‘及时雨’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2021年12月,徽商银行马鞍山分行通过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三方风险分担合作,为马鞍山恒熹自热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成功落地我市首笔“科技贷”业务。
自此,“科技贷”金融服务产品在我市“百花齐放”,金融“活水”持续流入科创“良田”。
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27亿元,同比增长36.58%;一季度累计投放科创类企业贷款150亿元,同比增长25%;累计办理再贷款、再贴现18.35亿元,其中科创类企业占比超55%。
为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我市于今年4月印发了《马鞍山市“科信贷”金融产品实施方案(暂行)》,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效应,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企业以“创新积分”兑换“贷款资金”新途径,充分发挥“创新积分”对企业创新能力水平评价背书作用,打造了“积分信贷”新模式。
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市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创新专营信贷体系、设立专营团队和机构,全市科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持续提升,为科创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
全周期服务伴企成长
科技创新是一项极具探索性、创造性的工程,金融支持不可或缺。
为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债务融资,促进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成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我市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在现有的“科技贷”“专精特新贷”“亩均英雄贷”的基础上,根据科技型企业梯度成长规律,在企业发展各个阶段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持,从贷款准入、授信、审批、服务和管理等五个维度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
据了解,截至一季度末,全市22家金融机构与700余户企业签订“共同成长计划”协议,累计投放贷款超100亿元。
未来,我市将持续提升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金融体系集成创新,为科创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见习记者 陶志尧 通讯员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