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以产业生态集聚为先导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对加快建设宜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4-05-24 10:09 来源: 宜宾日报
【字体: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作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要指示。宜宾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指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实践中,探索出以产业生态集聚为先导、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经验,成效显著,实现了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发展。对此,值得很好总结,很好拓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宾建设。

  一、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增强建设战略主动性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础及系统化保障,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与竞争力。大而言之,产业体系可分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服务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科技、资本和人力等要素基础之上,由现代化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服务、管理构成的产业经济体系。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窗口期,既有大机遇,也有大挑战。一方面,我们国家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较为强大的科技实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一些薄弱环节也十分明显,一些高端技术还存在“卡脖子”的难关,强长板、补短板,加快构建自主、安全、充满活力、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

  经济发展永无止境,产业体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要建立的产业体系是在原有产业体系基础上的“现代化”变革,是在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推进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创新。其核心是用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时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争取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这也成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提供一种新形态的必然选择。

  宜宾现阶段经济社会建设的态势十分可喜,在构建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方面卓有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经验。立足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内涵以及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更好保持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

  二、遵循规律、把握基本内涵与特征,加快建设富有宜宾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创新引领,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的规律;把握其基本内涵与特征,结合宜宾实际,因地制宜、面向“现代”与未来,不断开拓创新、务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坚持以产业生态集聚为先导,加快建设现代化实体产业体系。先导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属性之一。所谓先导,是立于先行事物根本的开道与引导,先导作用是为处于前列的事物发展提供诱导力与指导力。在当今社会里,“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以产业生态集聚为先导,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也是我们发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产业的成功经验。”这是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对于推进宜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以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

  当前,区域产业竞争更多表现在产业生态集聚优势的竞争上。所谓产业生态,是借用自然界的生态概念于创新和产业生态,强调其具有自我调节的“雨林”范式。产业生态集聚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协调融合形成产业集聚、生态、安全体系,集聚这个产业成长的资源、创新、配套、服务、数据等全要素,构建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方式。龙头企业在产业生态集聚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头雁+生态圈”成为区域产业生态集聚体系的重要支撑。

  从宜宾实践来看,协调、融合可以产生新能量。协调化、融合化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集中体现在产业生态集聚的新趋势越来越明显,它的核心是科技发展使各生产要素有可能、有必要优化融合,各生产环节内在联系增强,各产业协调互动循环发展,使产业之“体”更健全,使产业之“系”更有活力,促进现代化产业生态集聚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大学城、科创城,以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发展中国、世界一流的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新型储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链群,态势良好,势头强劲。今后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发展战略定力,不断提升融合主体的融合积极性与效益性,组建多种形式的融合联盟体;更好激发各种因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循环发展新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宾实体产业生态集聚体系。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质是不断推进生产要素及其结构、管理的“现代化”。它的核心内涵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产业生态集聚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我们一定要坚持创新引领一切,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运用;通过生产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有效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奋力推进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宜宾建设构建发展核心动力体系。

  (三)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工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社会,就产业体系而言,是以农业产业体系为主导转向以现代化新型工业产业体系为主导。因此,产业生态集聚首先必须聚焦新型工业化。宜宾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动力因素的活力开始显现,初步构建起“4+4+4”工业产业体系。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等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现代化的主导动力推动着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化,即经济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所形成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有力延伸推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现出宜宾新的时代风采。今后,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勇向前,更好发挥新型工业化在建设宜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主导、支撑作用。

  (四)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化为方向,加快构建绿色化、生态化体系。绿色发展是现代化产业生态集聚发展的方向,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力量十分强大的现代社会里,人类必须更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与发展理念。如果人类生存环境被破坏了,一切发展都没有任何意义。当今,世界各国对绿色发展已基本形成共识并实施重大行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宜宾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成就,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势头良好,零碳企业不断涌现,美好宜宾更加宜人。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法治化,要把农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要按照四川省委2023年7号文件的若干具体要求,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为全中国、全世界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五)坚持以“数改智造”、智能化赋能,加快建设现代化高端产业生态集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是高端化,高端化的核心内涵是智能化,突出表现为智能制造,几秒钟出一部手机,几分钟产一辆汽车,机器人变“活人”;上月球、探火星……古代的神话,今天变成了现实。产业体系高端化已成为国内、国际超强竞争的大趋势。我们要勇于面对大趋势,适应新形势,切实抓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制造,打好先进“智造业”发展的攻坚战、持久战,持续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未来产业积极慎重布局,充分发挥智能化在宜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高位突破的尖兵作用。

  三、规划引领、改革推动、服务保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优环境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的过程。宜宾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实际,创造更优环境,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有序推进。

  (一)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抓好现代化宜宾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就是战略谋划,好战略才可能有好战果。当前,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国民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宜宾“十五五”发展规划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理所应当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宜宾必须按照党中央关于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要求,抓好战略布局。抓好“1+N”(“1”即粮食,“N”为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规划,抓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规划,抓好以构建服务型社会为目标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抓好以提升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文化共同富裕水平为宗旨的社会发展体系规划。争取更多更大的建设项目进入国家、省级规划,落地宜宾建设,用现代产业项目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与把握改革是调整、创新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实质,坚持与时俱进抓改革。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主要是把被压抑的生产力解放出来,实现高速度发展,主要解决“有没有”的矛盾。在现阶段,主要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解决“优不优”的矛盾。我们要结合宜宾实际,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及新成果运用、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激发社会活力长效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用新型生产关系以及政策保障促进现代化产业生态集聚体系和经济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在开放中建设,在开放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生态集聚能力。宜宾已具有全国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优势,要努力转变为枢纽经济优势;宜宾已具有国际白酒、动力电池、竹业、茶叶等会展优势,要努力转变为对外开放、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优势。要全面推进宜宾现代化产业开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能力,更好融入全国、全球发展。

  (三)充分发挥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不断增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活力。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内因。宜宾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双有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内在活力。国有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利税收入多年居全省第一位,充分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民营经济强势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呈现出二者比翼齐飞、互动发展的良好新格局。对于这些宝贵经验要深度总结,不断拓展,使之成为宜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更独特的特色、更优的优势、更强的支持力。

  (四)坚持高位突破、拼搏奋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支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笃定践行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能力和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新智慧+硬拼搏”。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高位突破的目标,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保持苦干、实干的作风,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课题调研组在宜宾市江安县了解到,该县以争当县域经济率先发展排头兵为目标,提出“三个跨越”(到2027年跨入全省工业前20强、西部百强县行列,到2030年跨入全省县区GDP前50)的奋斗目标;以建设“两核一带”“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着力点,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坚定走工业强县、商贸富县、科教兴县之路,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当前,江安已初步构建起“资源能源—氯碱化工—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制造业循环产业链,其新能源材料产业在四川时代投资宜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成本占比达65%。

  江安经开区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广泛的产业链循环关系,初步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集聚优势。一是坚持“产业生态”理念塑造竞争优势。一方面,以传统氯碱化工企业海丰和锐为中心链主,依托烧碱、氯气等原料优势,通过自主转型升级、招引下游关联企业等方式,实现传统氯碱化工向绿色高端钛化工产业转型,形成“氯碱—钛原料提炼—钛白粉生产”绿色化工循环链。另一方面,依托钛化工产业的硫酸亚铁、废酸等副产资源,通过“硫酸亚铁—硫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路径,借势深度融入宜宾绿色新能源产业赛道,延链招引天宜锂业、香河昆仑等10余家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初步形成“锂矿+基础化工+基础锂盐+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的新兴能源产业链。与此同时,依托当前化工产业基础,江安经开区具备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新型储能材料等上下游未来产业,以及向直接关联的涂料、光伏、塑料等下游市场延伸布局的潜力和空间。二是聚焦“低碳循环”路径推进节能循环。以首批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江安经开区大力推进能源节能循环利用,实现园区内企业间余热余电、废水等资源内循环和再利用,推动园区企业形成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的能源供给减排“小循环”。将工业废渣和副产物制成再生水泥、冶炼还原剂等20余类产品,形成“电石渣—再生水泥”“钛渣—还原剂、建材”“锂渣—新型建材”等,形成多条企业固废物料外延共享的“大循环”发展新格局。

  江安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新质生产力大发展、项目投资大突破、生产要素大融合、产业生态优化集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县域前列,正在为实现“三个跨越”奋力拼搏,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于加快建设县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抓好一体化发展规划的优化完善,抓好政策及多方面的要素支持,更好促进市区县协调发展,为全市及县区建设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协调力、融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基础上构建的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体”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产业实体,其“系”是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及管理构成的具有先进性的有机生态集聚系统。我们坚信,通过以点带面,宜宾一定能够更好抓住本质,精准定位、精准靶向、精准发力,不断打牢产业基础、厚植根基、优化系统,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全面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宜宾建设。(魏在禄张林李成文 黄睿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