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 所有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 “四好农村路”串起好山好水好生活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4-06-18 09:34 来源: 安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字体:

    编者按

  一路通,百业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0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不仅激活了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也撬动了乡村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让乡村投资因交通而来,产业因交通而兴,城乡因交通而美,群众因交通而富,有效助推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6月14日,在怀宁县马庙镇,“四好农村路”如同丝带般穿越田野(无人机照片)。 全媒体记者 储永志 通讯员 包俊根 摄

  夏日的宜城大地,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驾车行驶在乡镇村庄里,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穿村而过,阡陌纵横的村内巷道四通八达,一条条蜿蜒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十年来,我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现精准扶贫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和破题之作,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始终不渝为农村、为农民修路,致力服务于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所有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所有建制村通客车、70%建制村通公交。

  以“建好”夯基 通发展之道

  6月12日,漫步在望江县太慈镇桃岭村的“省级品质示范路”白李路上,宽阔的黑色柏油路向村庄深处延伸、道路两旁的绿树青草迎着阳光肆意生长、村居白墙上栩栩如生的彩绘引人驻足。跟随村道指引,深入村组巷道,所见一角一隅皆是美景。

  “2009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是两脚泥;到后来修了3.5米宽的水泥路,随着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路就显得有点窄了,逢年过节时堵车非常严重;再到如今新修的6米宽柏油路,大卡车、小货车随便跑,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里的路越修越好,我们村也变得越来越好。”桃岭村党总支书记余结飞说。

  从3.5米到6米、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主干道到“户户通”,变化的不仅是村路,桃岭村的“振兴路”也越走越有奔头。该村先后举办油菜花节、采摘节等特色活动,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流转近600亩土地建起茶叶种植基地,并因地制宜发展冬桃种植、生态鸡和肉牛养殖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解决了1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十年来,我市坚持高位推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头号工程,成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考核,《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余份政策文件相继落地,为高效推进农村公路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为解决农村公路等级低、路网不完善等问题,我市分县(市、区)印制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手册,内含地图、政策、任务和时序,各地可以清晰地对照手册施工。建立约谈挂牌督办制度和财政性资金奖补制度,2016年至2018年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05亿元,补助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建设;每年安排市级财政性资金用于奖励“四好农村路”建设,并对贫困地区倾斜。

  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规模约占全省同期规模的15%,累计完成投资约140亿元。一条条蜿蜒曲折路,穿云雾、伴河溪,犹如毛细血管般,串联起126个乡镇、1336个行政村,补齐了一批“末梢路”,打通了一批“循环路”,建成一批“产业路”和“生态旅游路”,农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的综合效应加速释放。

    以“管护”为翼 通平安之道

  太湖县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大部分农村公路依山而建、沿河设置。5月份以来,该县各村镇道路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提升工程,对已有安全防护设施开展提质升级,设置标志牌、护栏等设施,拉好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绳”。

  “近年来,我市各地全面加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管养机制更加完善,公路治理规范有序。今年,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实施农村公路修复性养护366.4公里、预防性养护731.3公里、危桥改造5座、应急养护工程91公里,总投资超1.27亿元。”市公路中心农村科科长程东文介绍。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农村路容易出现塌陷破损等情况,如何管理养护好农村路尤为重要。

  我市构建“市级行业监管责任、县级主体监督责任”分级责任体系,重点把好设计、开工、公示、技术交底、原材料质量、验收、考核和信用“八关”。同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交通安全路长工作机制,深化路面执法联勤联动机制,持续加大对打粮晒场、占路堆放、占道经营等行为的治理力度,将公路管护写入村规民约,推动日常管理延伸到村、触角到组。此外,我市大力推广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通过设置多种形式公益性岗位,积极吸纳农村居民特别是困难农村居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推广将村道日常养护交由农村居民承包。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县级总路长10个、乡级总路长135个、村级路长1413个、乡村道路专管员2114名。

  我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构建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和养护资金动态调整机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奖补;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全面推行养护工程市场化和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提高养护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针对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缺失短板,开展三轮隐患排查,累计排查隐患路段1.4万余公里,逐年开展整治销号。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比率逐年提升。岳西、怀宁、桐城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市获评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16条、全国“美丽乡村路”1条。“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养护工程3566公里,完成投资约10亿元。

  以“运营”为本 通致富之道

  路过田野和树林,遇见村居和民宿,行驶在岳西县石关乡马畈产业路,一路风景一路畅行。“真没想到大山里的公路能修得这么好,整洁的路面,宽阔的车道,摇下车窗感受山间清凉的风,道路两旁是看不尽的绿色,养眼又养心。”端午假期,和家人到石关乡度假的市民朱娟感慨道。

  马畈产业路于2022年9月建成投用,全长近7公里。道路建成以后,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马畈村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以村集体为主导实施了一宅两院、观光茶园、茭香田园等乡村农旅项目,全村民宿农家乐达40余家,床位500多张,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在当地村民眼里,马畈产业路不仅是“美丽路”,更是“致富路”。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向的是富。十年来,我市积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融入农村地区发展,一条条农村公路化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成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围绕“交通+产业”,我市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大力实施路域综合整治,道路安全等级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已建成产业路超500公里,带动发展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12.97万亩。“十四五”以来,累计助力679个民宿、68个农业生态观光项目发展。

  围绕“交通+旅游”,依托各县(市、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统筹公路建设和旅游开发,潜山市“环天柱山”旅游风景道、岳西县“云路一号”旅游风景道获评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大别山旅游风景道岳西段部分路段完成黑色化,环花亭湖旅游风景道完成初步设计,嬉子湖风景道施工图已批复。

  围绕“交通+物流”,积极整合邮政、快递物流企业运输资源,实行“量大走货车、量小走客车”优势互补配送模式。截至目前,代运邮件快件数以百万计,全市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覆盖率达100%,6个县(市)已建成县级物流中心9个,每个重点乡镇至少有一个乡镇综合运输服站,基本实现建制村100%快递到村。

  围绕“交通+民生”,我市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具备条件通达公交的建制村比例达到70%,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乡镇公交化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连接城乡、纵横交错的农村客运网络,农民群众“出行难”“物流不畅”等问题基本解决,初步建成“畅连城乡、便捷高效、舒适安全、便民惠民”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市区与毗邻县(市)公交衔接骨干网络。

  农因路而强、村因路而美、民因路而富,古皖大地之上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正是“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例证。未来,我市将继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通畅水平,提高安全水平和管养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出行品质。(全媒体记者 白萍 通讯员 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