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75岁桥梁专家周昌栋:宜昌9座长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4-09-26 07:23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9月19日,75岁的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周昌栋顶着烈日带队检查夷陵长江大桥换索后原桥面铣刨和清理情况。

  就在这个月初,周昌栋主持的夷陵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工作刚结束。大桥换索后,桥面清理、铺装还有不少工作要完成,他带队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抓紧施工。

  周昌栋自豪地介绍,这是全国首座单索面混凝土加劲梁三塔斜拉桥斜拉索的更换,在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有多项创新技术领先国内外。

  据了解,在我国,目前三塔混凝土斜拉桥建成通车的不超过10座,此前没有更换斜拉索的先例。由于斜拉索已达设计使用年限,夷陵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工程的启动,本身就是一项创新。

  周昌栋说,换索结束后,技术团队在梳理、总结,计划完成《三塔混凝土斜拉桥换索工程技术研究与运用》《在役多塔斜拉桥结构状态识别与评估成套技术研究》两大课题的研究,希望后续为国内斜拉索更换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

  如今,横跨长江、黄河等各类桥梁屡见不鲜,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自主修建一座长江大桥却是难以实现的梦想,修桥更是谈何容易。

  周昌栋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前,长江上仅有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都是靠外国专家。后来,我国的建桥者靠着艰苦卓绝的顽强拼搏,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作为土生土长的宜昌人,周昌栋深知交通不便给百姓们带来的困境,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被前辈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打动,当时还是一名知青的周昌栋心中早已种下一颗要“建桥修路 报效祖国”种子。1972年,22岁的周昌栋进入宜昌地区公路总段工作,从此与桥梁结下不解之缘。

  1996年,宜昌市获批建设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作为国家高速G50重要构成部分,当时已成为该项目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的周昌栋,勇挑重担,带领技术团队历时4年,攻克了索塔、锚碇、主缆等施工技术难题,创造了20多项特大型悬索桥关键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该大桥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2001年,大桥正式通车,它的建成正式开启了主城区南北两岸区域融合的步伐。

  “这座桥是完全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梁,展示了国家在大型桥梁建设上的自主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周昌栋介绍。

  一步一个脚印,一桥一次跨越。2012年,至喜长江大桥动工,已经退休的周昌栋再次担任总工程师,带领团队采用“一跨过江”方案,不在水中建桥墩,为“水中大熊猫”中华鲟让路。2016年,至喜长江大桥通车。时隔不到4个月时间,宜昌境内第9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周昌栋又被任命为项目技术总顾问,桥梁建设过程中,先后诞生了隧道锚、浅埋式重力锚等12项创新技术,节约建设资金1亿多元,为我国大型桥梁的技术发展贡献了“宜昌智慧”。

  周昌栋说,“过去靠人家帮我们建桥,后来我们自主建桥,现在我们还走出国门援建他国。我们的设计能力、施工水平、建桥材料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更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宜昌已建成9座长江大桥,在建及规划设计还有6座,其中不少都有周昌栋参与的身影。周昌栋亲历了一座座桥梁架起,也见证宜昌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也是一名老党员,自己有义务为交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自己也75岁了,只要我干得动,我会一直干下去。”周昌栋说。(记者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