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2024年10月是我国第15个敬老月,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全市百岁老人共有177人,年龄最大者为112岁,其中城区百岁老人32人。百岁老人经历岁月沧桑,见证着时代变迁,积淀着人生智慧。近日,记者走近了两位百岁老人,聆听他们的百年人生。
王球:爱打球、爱书法、爱吟诗
10月16日上午,在后围墙街皖宁公寓,记者见到了今年102岁的王球老人,他正在照着《颜勤礼碑》练书法,字体苍劲有力。每天上午临习一页颜真卿楷体已经成为他的习惯。老人说,书法、打球、吟诗是自己的最大爱好。
行动自如、耳聪目明、精神抖擞,这是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曾任《安庆报》《皖江日报》编辑、主编,目前在小儿子王庆生和儿媳姚小梅的照料下,安享晚年。
“我名字中有球,一生都和球离不开。年轻的时候打乒乓球,70岁开始打门球,打到101岁,直到去年底摔伤。”王球说。
提起门球,老人来了兴致。“自从打门球以来,不跑医院、不打针、不挂水,身体非常健康,体检的各项指标正常。”王球说,“门球是一项非常适合老人的运动,以前我每天5点半起床,走路到双井街的体育场,然后开始门球运动,一般运动到十点左右,中途在附近买点早点吃。我的名字叫王球,打起门球来我的名字可以倒着念——球王。”
在门球运动中,老人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运动中收获了健康。
去年12月,在体育场打完门球后,在路边意外摔倒,医院治疗3个月后康复。为了安全健康考虑,家人不让他外出打球,他便在小区里走路健身。
王球热爱吟诗,“诗意人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词。
“热爱诗词的人不怕没朋友,屈原、李白、杜甫这些诗人都是朋友,在人生在爬坡上坎、遇到困难时,诗词给了我很多力量。”王球爱吟诗,也爱写诗。采访中,老人还现场吟诵了一首曾经创作的《顶天》——“盘古开天地,补天娲一神。东方天不塌,十亿顶天人”,并讲述了创作的背景。他的诗歌,充满着力量感,表达着对祖国、对传统文化的浓厚自豪感。
生活上,王球饮食均衡,荤菜吃得少,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平时早上7点半吃两个肉包或菜包,一碗杂粮粥;午餐大概12点吃,每天三素一荤;晚餐在下午5点前吃完,一个窝窝头、一碗稀饭,晚餐一杯酸奶是标配。”儿媳姚小梅说。
说起长寿的秘诀,姚小梅说;“公公每天晚上都看新闻联播,看完就睡觉,早睡早起,生活习惯很好。另外特别豁达,平时也不斤斤计较,有很强的同理心。记得大概是1997年,我们回寿县老家时,他给当地的一所小学捐赠了5000元,那时候每个月工资才两三百元钱。”
焦月葵:爱唠嗑、没脾气、心态好
在百年岁月长河中,皱纹爬满了焦月葵的脸庞,时间压弯了她的脊背,但是她依旧精神饱满,穿着整齐干净。记者来到进士第街104岁焦月葵老人家中时,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两个儿子在家中陪伴。
焦月葵曾是安庆宾馆的服务员,公私合营后成为江毛水饺店铺的营业员,50岁退休。
“我父亲是船员,一年只有52天假期,工作之余,母亲都围着家庭转,照顾我们兄弟姐妹5人。直到现在,还经常在家收拾屋子,归置物品,家里的东西摆放整齐,不让我们动。”二儿子储德旺说。
焦月葵的老伴1997年去世后,她便开始独自一人生活。每日三餐,自己买菜做饭,闲暇时和邻居们围坐一起唠嗑,帮别人摘菜。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也爱热闹,这一片的红白喜事她都参加。随着年岁增长,开始由儿子送饭。“大哥80多岁了,不方便来回跑,目前由我和二哥照顾老母亲,一日三餐给她送饭。母亲不挑食不忌口,家里做啥吃啥,平时她想吃啥我们也给她做,比如糖醋熏鱼、老骨汤、鸡汤。她牙口不好,有些硬的食物我们打碎了给她吃,每天都要喝汤。早上吃得比较简单,比如水饺、小笼包、稀饭等。今天早上吃的是小笼包,还蘸了醋。每餐吃得不多。”三儿子储德义说。
“我很敬佩焦老,自己能动手做的事不愿假手于人,她几乎不发脾气,性格特别好。”邻居朱文久说。
采访中,焦月葵时常竖起大拇指,为国家的好政策、幸福的晚年生活点赞。“母亲目前每个月养老补贴300元、退休金2000多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会全心全意照顾好她,让她安享晚年。”储德义说。(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