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昌市积极响应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号召,以打造“无证明城市”为目标,致力于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证明难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高效行动,瑞昌市在政务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构建“精简证明、分类办理”体系,实现“减证办”
瑞昌市聚焦“减证、提速、增效”目标,全方位梳理证明事项,建立“两张清单”,为“无证明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该市坚持“全领域、全覆盖、零死角”原则,全面梳理依申请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中的关联证明清单共1419项,确保清单之外无证明。同时,深入排查21个乡镇、212个村(居)对外开出的各类证明清单,清理规范村(居)开具的证明18个,有效减轻基层负担。
在数据归集方面,瑞昌市坚决打破“数据孤岛”,对照清单统筹各部门单位系统数据,分类推进系统互通和数据归集工作。对于县级自建系统平台,各建设单位主动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享;对于市级以上系统平台,积极向上级单位报告,申请打通系统或进行数据订阅,通过大数据中心统一收集导入政务资源共享一体化平台,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及时性。目前,全市已汇集18种类型、356个资源目录、500余万条数据,让数据“活起来”,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瑞昌市还通过分类实施“四个一批”,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对无法律依据的证明直接取消70项,对风险可控的证明实行告知承诺代替15项,通过数据共享实时提供证明38项,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查”实现证明事项免提交5项,对需核验的证明由需求部门发函核验33项,实现证明“大松绑”。
搭建“技术赋能、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无证办”
瑞昌市积极探索“互联网+”运行新模式,通过加强数据融合共享和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无证明城市”系统规范高效运行。瑞昌市制定证明和证照数据共享数据库,推进数据归集和规范标准,推广证明材料“电子化”应用,实现部门业务与“无证明城市”系统全面贯通。同时,将“无证明城市”系统与政务服务网、赣服通、赣政通等应用系统进行对接,构建“前店后厂”模式,即群众通过赣服通申请,“无证明城市”系统反馈,赣政通核查审批,实现高效办事。
为实现“点单即办”,瑞昌市归集了231个部门单位、乡镇及村(居)的电子印章,通过系统数据直通和部门核查反馈,自动加盖证明事项印章。同时,建立“无证明系统”联络员和核查人员工作机制,核查人员实行AB岗制度并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审批核验工作无缝衔接。此外,以“无证明城市”系统为基础,在赣服通瑞昌分厅上线“证明直通车”,办事人一键授权即可自动获取填报人信息,部门快速核验审批,实现24小时在线开具证明、获取电子证照。目前,“证明直通车”已实现亲属关系证明、贫困证明、学历证明等12类证明线上开具,覆盖65项高频办事业务场景,开具证明26751件。
创建“民呼我应、即呼即应”机制,实现“马上办”
瑞昌市借助“无证明城市”系统,在教育、涉企、村(居)等领域拓展数字化审批场景应用,推动高频证明事项智能办、快速办、便捷办。在涉企服务方面,瑞昌市坚持“线上 + 线下”模式,线上推出“涉企证明一件事”,梳理企业上市、融资、招投标、惠企资金申请等领域可联办事项,依托“赣政通”业务系统建立审批机制,推动“无违法违纪记录证明”等快批快办;线下推行“暖心工作法”,在园区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将“无证明”办理服务延伸到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全过程、各领域,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在村居业务方面,瑞昌市依托三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自助服务功能,拓展“无证明城市”系统数据领域,将无证明业务延伸至村(居)一级。通过在“一窗系统”集成“乡镇便民服务事项清单”服务事项,实现电子证照证明免提交,群众可“扫码即办、扫脸即办”。目前,20个乡镇便民服务事项、721个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村居平台联网帮办代办。
在教育领域,瑞昌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横向接通民政、卫健、教育、供水、供电等部门数据,纵向并联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推出学生入学、转学、资助“上学一类事”场景应用,均实现零材料提交。其中,“入学一件事”最快1分钟办结,“转学一件事”最快10分钟办结,“学生资助贴心办”已为5652名在校学生提供资助服务。
瑞昌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已取消调整各类证明事项161项,实现免提交证明材料27048件,减少群众跑腿32603次,获评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在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位列全省第二。下一步,瑞昌市将继续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为企服务,提升服务质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瑞昌市融媒体中心 廖海兵 通讯员 柯丹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