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协同共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一盘棋,一条心。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6周年,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安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把“最大红利”转化为“强劲动能”。即日起,本报推出《我们的长三角》系列报道,从科创、文化、民生等维度,讲述安庆深度融入长三角、深入共写一体化的“新故事”。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是重要一环。这种协同体现在资源共享、科研合作、产业联动等多个方面,助力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越来越多来自长三角的产业项目落地、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平台投用……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建设,为安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随着长三角的科创“朋友圈”越来越大,安庆的“科创范”也越来越足。
区域协同共谋产业生态
在上海松江区,有一块“宜”字号科创飞地——怀宁(松江)科创中心,致力于构建“孵化在上海、产业在怀宁”的两地协同创新模式。自2019年建立以来,这里先后共入驻米徽环境、斯格迈、释心科技等企业16家,入驻率达70%以上;成功引进投资5亿元的健康家居智造项目、投资2亿元的精密模具制造及汽车热交换系统零部件制造项目等12个。
一块“反向飞地”是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聚沙成塔、集聚裂变的投影。科技联合攻关、产业协同发展……在长三角,科技企业跨区域布局更为频繁,协同产业链在这片热土上日益完善。
“非入侵式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经颅聚焦超声设备”“无创靶向给药治疗”……11月22日,在宜秀经开区安徽银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执行董事张骥向大家介绍一连串的新名词,“我手上拿的这款头戴产品,通过发射器将低能量的超声波穿透颅骨,聚焦特定脑区,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的机械拉伸,最终调控神经活动,可以用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银边医疗是一家以“声学技术”为核心的医疗科技公司,专门从事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目前产品已覆盖全国1800余家医院。今年3月,在我市举办的“长三角高校院所行”走进江南大学政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江苏中科银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宜秀区政府签署成果转化项目协议,决定在宜秀投资兴建总部和生产基地,并将该公司在成都及泰州的生产基地全线搬迁至宜秀。
“安庆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记得前期开项目报告会的时候,上午向政府汇报完需要解决的问题,下午就有部门主动和我们对接,帮我们协调解决。这在其他地方是鲜有的。”张骥说。
目前,该公司第一阶段装修已全部完成,设备正在转移当中。明年上半年将有第一款产品完成下线,预计2025年产值可达1.2亿元。
位于怀宁经开区的安徽鸿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从长三角地区招引来的企业,专门从事电路专用覆铜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1月23日,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设备运转不停,一张张玻璃纤维布经过表面处理、涂覆铜箔等工序,变成一块块光滑的覆铜板。据该公司生产厂长李勇军介绍,覆铜板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汽车等行业,一张纸厚的覆铜板,中间却夹有多层材料。
今年是鸿海新材料入驻怀宁经开区的第7个年头,7年来,该公司深耕覆铜板领域,产值一步步做到3亿元,成为当地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得益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该公司投资1.56亿元建立的二期年产能200万张车载暨通讯类覆铜板项目,已于去年全线投产,主攻高端覆铜板产品。
“我们在怀宁县建立了专业的覆铜板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包括博士3人、硕士1人,是全县首家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目前已研发出7种新产品及新配方,取得发明专利47项。”李勇军说。公司技术创新带来的多款“拳头产品”大大提升了竞争力,例如该公司的一款覆铜板,采用了5种树脂混合树脂代替单一树脂,显著提升了覆铜板的热稳定性。
据统计,自2018年11月至2024年9月,安庆市共从沪苏浙地区招引项目1275个。今年1至9月,全市招引沪苏浙项目200个、协议总投资879亿元。其中,既有为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添砖加瓦”的好项目,亦不乏为我市高端医疗、光伏与储能等产业“开疆扩土”的新项目。
跨域活水浇灌科创之花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春风,安庆的科技与产业融合越来越紧密。不仅如此,积极融入长三角后,安庆还拥有了科创“新引擎”。
11月24日,在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正在进行微流控芯片介制的调配实验。
“目前我们已完成微流控芯片及介质实验,并在企业进行现场验证。我们的产品研发出来以后,会极大地减少工业仪器仪表的磨损和腐蚀,让测量数据更精准和稳定。”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工程师王俊说。
从学术到产业之间的鸿沟,阻碍着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2022年安庆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的产业创新平台,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正是为解决这样的难题而成立的。一边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攻关新技术,另一边,研究院让安庆的企业用上了来自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
位于迎江经开区的安徽清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纳滤膜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2022年,在研究院的帮助下,该公司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成功制备出以无纺布为支撑层的高渗透性复合纳滤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对进口无纺布支撑材料的依赖。目前,企业生产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新材料已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
“通过与浙江大学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产品迅速产业化并走向市场,为企业新增产值800万元。”该公司研发部经理赵立新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与长三角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浙江大学共同设立的安庆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已建成生态环保、工业智能等5个科研平台并完成40项科研项目立项;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设立的安庆汽车研究院已立项实施4个合作项目。
未来,我市将持续开展长三角高校行活动,针对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组织部分企业和基金投资公司到长三角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引进一批做好成果来宜转化、一批科技人才来宜发展,一批科创平台来宜落地。同时,推动科创飞地建设,切实发挥科创飞地在招商引智、科研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宜转移转化。(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文 江胜 叶竞/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