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的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开始,无论是红油小面、牛肉面,还是拌面或是花面,它们足以唤醒宜昌人一天的味蕾。近日,宜昌市商务局为20家企业授牌,成为新一代“老字号”,包括宜昌市西陵区方妈面馆、宜昌燕沙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伍家岗区郑信记小吃店、宜昌市自己人酒楼、五峰春光毛尖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这些企业里,宜昌人熟知的九畹丝绵茶、寻味西塘董小婉、长坂坡、郑信记、双莲鸡、窑湾蜜橘等20个品牌也成为“老字号”的代表。
“20家企业里有11家餐饮企业,还有几家诸如双莲鸡、长坂坡菜籽油等与餐饮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宜昌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斌告诉记者,“老字号”承载着宜昌人的记忆与情怀,经历岁月的洗礼与时间的沉淀,它们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为加强宜昌城市品牌建设,促进“老字号”企业传承和创新发展,打造宜昌“中华老字号”和“湖北老字号”品牌储备梯队,2023年,我市认定15 家企业的15 个品牌为首批“宜昌老字号”,首批“宜昌老字号”包括宜昌市沙龙宴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西陵区关妈酒楼、宜昌吴傅记食品有限公司、宜昌放翁酒家饮食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自有品牌。目前,我市“老字号”增至35家。
“我从伍家岗万达专程过来吃小面,还是以前那个味儿,让人忘不掉。”日前,在四新路的“宜昌老字号”闻丑香面馆,市民韩女士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边吃边告诉记者,20多年前,她就开始吃这家店里的小面和牛肉面,汤底浓郁但又不油腻,非常符合宜昌人的胃口。
牛肉小面的麻辣鲜香,秘诀都在一碗汤里。20多年来,老板陈蓉为熬制一锅好汤,做出了不少尝试。
“很多人煮面都是用桶,我们煮面、熬汤都是用一口特制的大铁锅,面条也是定制的韧性极强的手工碱水面。”陈蓉说,软烂可口的红烧牛肉配上鲜香麻辣的汤底,就能打开宜昌人的味蕾,一天能卖八百碗左右。
红油小面、牛肉面与众多特色美食丰富了宜昌人的餐桌。中午时分,食客们纷纷涌进位于肖家巷的自己人酒楼,当春卷、锁边土豆、腊排骨、刁子鱼等一道道家常小菜悉数上桌,熟悉的味道闯入味蕾。
市民李剑华说,20多年前来自己人吃饭,点的最多的就是干煸牛肉丝、鱼香肉丝、大骨冬瓜汤等,现在增加了锁边土豆、腊排骨等特色菜,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让人回忆满满。
“老字号”承载的是一代人情感与记忆,它们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与沉淀,让独特的味道植根于一代代宜昌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金字招牌”。(记者孙长天、杨春艳)
记者手记
“让老字号”历久弥新
随着一批熟悉的品牌加入宜昌“老字号”,宜昌“老字号”品牌队伍逐步壮大。但如何守住“老招牌”,焕发新活力,在“老”与“新”之间找到平衡,是宜昌“老字号”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宜昌自己人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田军所说,要把“老字号”发扬光大,必须在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基础上,研发好新菜品、保留好老味道。
只有坚持一贯的高品质和初心,“老字号“才能守牢群众基础。只有创新产品,“老字号“才有新生机,成为不老传奇。“老字号”们要守住自己的“老招牌”,就必须主动出击,守正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丰富峡江饮食文化。同时,“老字号”品牌更需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塑造新的消费场景,让品牌呈现年轻态潮流化。(记者 孙长天 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