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在“慢”“深”“趣”上下功夫 重庆中小博物馆妙招频出 争相“出圈”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1-08 00:00 来源: 重庆日报
【字体:

  “推开”朱红色的大门,一处活灵活现的川渝民居缓缓出现;点开链接,藏身重庆大地上的文物遗迹一一现身;拖动图片,博物馆讲解员化身动漫形象,为你讲述一件件文物的故事……

  近段时间,重庆各个中小博物馆妙招频出,通过网络以不同方式讲述各自擅长的重庆故事,让更多无法前往博物馆的观众,读懂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文明。

  1月7日,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展现藏品魅力、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途径。重庆各个中小博物馆也在通过自建小程序或共建资源平台等方式,将馆藏资源、特色活动等重要信息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增强博物馆资源的可及性与影响力。

  搭建虚拟展厅邀观众游川渝民居

  这个博物馆的全部展厅面积才1100平方米,但却在网络上搭建起一个展示面积1400平方米的虚拟展馆,将一所巴渝特色民居搬到网络上。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李国洪介绍,这是由大渡口区博物馆打造的“木艺瑰宝——川渝地区传统家具陈设艺术展”线上展览。该展览全方位展示了川渝地区11家博物馆内所藏的150余件明清时期家具。

  进入这个虚拟展厅,观众们只用轻点画面,就可自由地“穿梭”在不同的房间之中,近距离地观赏明清家具,感受川渝地区传统家具陈设的艺术之美。

  为了推介这个展览,李国洪亲自录制了“馆长说”。李国洪笑言,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展览方式,让更多观众知道大渡口区博物馆,进而走进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小博物馆。

  借助区域接近性或文化亲缘性,通过结盟合作方式联合策展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策略。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重庆中小博物馆通过联合办展,推出了十余场特色展览,进一步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公众号成线上展览主要平台

  公众号已经成为重庆中小博物馆的标配。如何用好这一平台,中小博物馆们动起了脑筋。

  近日,由秀山博物馆打造的线上展览——《秀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展1》在博物馆公众号上拉开大幕,这个持续数期的展览,通过网络把秀山历史遗迹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第一期展览中,包括秀山溪口陈家祠堂、镇南关、乌杨树石拱平桥、梅江贺龙德政碑、石堤石刻等在内的5处秀山县县级文物点走上了“展台”。

  而在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公众号上,博物馆讲解员变成了“巴小匠”,用飞行棋的方式带领观众们逐一领略馆藏的古建筑构件。博物馆还在每张图片背后藏了一份文创积木玩具,将推广博物馆文创与线上展览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重庆各个中小博物馆正在通过产品或服务创新,在“慢”“深”“趣”上下功夫,将“人少”的劣势转化为深度参观、参与式体验的优势。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博物馆借助短视频、直播等,让更多线上观众了解到中小博物馆的“与众不同”,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小而美”的博物馆精彩“出圈”

  当前,受到各类媒体信息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加之个别网红博物馆的限流措施,观众容易形成“大型博物馆是稀缺资源”的认知。此外,近九成博物馆已经实现免费开放,这使得中小博物馆的运营面临挑战。

  面对这样的现状,重庆的中小博物馆开始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出圈”。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重庆中小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重庆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搭建博物馆总分馆制度,为中小博物馆提供藏品、人才和技术力量支持;另一方面,“小而美”的中小博物馆也开始通过数字创新方式“出圈”。

  来自重庆市文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綦江博物馆获得第十届博博会最佳展览奖金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夔州博物馆入选最具影响力的川渝科普场馆,忠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巴山蜀水文创精品展”中荣获“最受欢迎奖”,北碚区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陈独秀旧居陈列馆获得“2023年度重庆市中小博物馆提升优秀案例”。

  此外,云阳县博物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推出的《36号谜团——云阳丝栗包遗址出土文物特展》获得“2023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巴渝民俗博物馆的《金工细作——花丝镶嵌技艺作品展》获全市“优秀展览项目形式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