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告别2024年,迎来2025年,时间再次刻印下前行的坐标。
回首2024,在这个由奋斗与实干写就的年份,钒钛高新区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攀“高”逐“新”的风头正劲——
经济运行稳定向好。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工业投资增长36.6%、技改投资增长36.2%,税占比达84.27%;用电量4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全市占比32.4%。2024年高新区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37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3亿元,实际投资68.2亿,投资完成率121.1%,新签约项目32个,协议投资金额202亿元。
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富有成效。牵头向上争取事项2项、重大项目2个,打造共富基本单元3个,动态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下情况,预计全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18万元。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七条产业链快速建设,在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硫酸法、氯化法、盐酸法钛白粉三种生产工艺,具备钛白粉产能35.1万吨,产能、产量国内单一地区第一;即将具备海绵钛产能12.6万吨,产能、产量全国第一;具备黄磷产能12.5万吨、存储量4.5万吨,均为国内单一地区第一;建成全国首个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管道输氢、氢能公交有序运营,氢能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当升蜀道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首期一阶段生产线,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实现产值20亿元,跑出了9个月满产达效的国内领先“高新”速度;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法钛白项目建成投产,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川发龙蟒5万吨磷酸铁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新能源材料和硫酸法钛白耦合发展,有效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海绵钛单一企业产能全球最大的企业安宁股份6万吨能源级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主体建设完成75%。
发展动能有效激发。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基本完工,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即将入驻。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评价入库25家,新增专利授权85件。攀钢钛业、东立科技等4家企业成功创建全省绿色工厂。
宜居水平逐步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花城新区累计入住约3.5万人,逐步由开发新区向宜居新城转变。乡村环境持续优化美化,投资400万元完成130户农房风貌改造,鱼塘村成为全市首批和美村庄。
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作为,钒钛高新区锚定“攀枝花产业发展主阵地、创新驱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定位,按照市委“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全力以赴推动共同富裕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聚焦大抓产业、大抓工业,不断增强发展能级。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突破钛材后端产业空白,打造钛材深加工、绿色钛化工、钒及钒储能、新能源材料、氢能、绿色磷化工和循环经济七条产业链。加快推动12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基地、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示范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当升蜀道一期二阶段8万吨磷酸(锰)铁锂、川发龙蟒二期10万吨新材料、安宁钛材6万吨能源级材料全产业链等项目建成投产。
聚焦高新方向,不断推动创新转化。加快布局研发检测机构,深入实施高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计划,力争到2025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家,专精特新13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
聚焦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宜居品质。加快实施事关民生重点工程,力争年底前花城新区累计入住7万人以上。
聚焦共同富裕,不断推动强村富民。努力缩小“三大差距”,突出“以工哺农”,确保金江镇农村居民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0万—50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达75%以上。
聚焦安全环保,不断筑牢发展根基。以巩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D级提升工作为抓手,坚决守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底线,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推进5家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支持5家铸造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打造安全绿色园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晏洁)
审核: 雷雨阳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