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件、1号件、8号件……”1月31日(大年初三)早晨6时许,细雨蒙蒙,气温6度,记者来到京口区禹山路上的一个物流站点,看见地上和货架上放着几百个周转箱,里面摆满了蔬菜、鸡蛋、方便面、饮料、礼盒等货品,3位分拣工正在分拣,2名司机装车。这些货品将在白天时送往城市数十个社区内的商店,接着进入千家万户。春节期间,这个站点持续运转,保证市民的菜篮子一直新鲜。
“过年期间团购的人少了,这个站点每天只有一两千件,大年初一之前是最高峰,这个站点每天有5000多件,等到春节结束之后恢复到平时的3000多件。”34岁的徐勇是淮安人,目前是镇江捷越达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多年前从江苏大学物流专业毕业后他一直在镇江的快递公司工作。新冠疫情期间,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徐勇抓住机会做社区团购物流,“一开始是自己做,积累商家和客户,商家和我们是‘团长’,我们负责运输,现在美团、拼多多等大平台介入社区团购,我们和商家可以选择入驻,有平台的监管和地方上良好的营商环境,感觉社区团购越来越正规。”徐勇说,社区团购发展迅速,行业也越来越规范,镇江的创业环境良好,他的公司在镇江有3个仓库,2024年比2023年业务量提升不少,营业额也提升不少,工作人员从几年前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
34岁的李宛宛一手拿着手机扫货码、一手分拣货品。李宛宛来自安徽,原本是站点分拣工,目前是站点站长,工作量增长、收入提升,她的责任也重了起来。过年前李宛宛的丈夫和孩子已经回到老家,而她留下来顶替分拣工的工作,“我来镇江3年了,已经2年过年没回家,分拣工是兼职,很多人都回家了,人手不够,我走不开,等过年后分拣工回来上班,我看情况回趟家。”李宛宛说,春节前的货品中年货礼盒的数量明显增加,分拣时要注意礼盒不能破损、表面要干净。以前的人带着年货回家,现在可以快递、可以网上直接下单,送年货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市民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强,社区团购的商品品种增加、品质逐年提升。
商家和物流的服务不断迭代,徐勇也在思考如何让配送更加智能化。2024年,徐勇委托软件公司开发手机应用软件,司机将物品送到商家后,拍下照片上传到软件,物流公司和商家都能从后台实时查看,以便全程追踪,“以往都是司机将照片传到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处,再由工作人员统一制作表格传给商家,费时费力,商家看到表格已经滞后,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及时发现问题,商家的体验感也变好了。”
徐勇说,很多分拣工过年回到农村老家,反馈说那里没有到村的团购配送,要提着大包小包回家,镇江的情况也是如此。未来,他希望将社区团购做到村里,打破团购下乡的“最后一公里”,让乡亲购物更方便、为乡村经济出把力。(记者 张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