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委十一届七次会议部署要求着力构建以产业平台为核心,以创新平台、智慧平台为支撑,以金融平台、政策平台、人才平台、场景平台为保障,以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为着力点的工作体系,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形成支持“八大平台”建设浓厚氛围,即日起,大江资讯、芜湖日报、芜湖新闻频道等开设专题专栏,聚焦我市统筹推进“八大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成效,敬请关注。
□记者 王世宁 徐新山
作为中国首家斩获北美市场通行证的机器人企业,芜湖藦卡机器人正以“中国智造”名片之姿闪耀国际舞台,其产品已打入30个国家的市场。
在公司总经理助理程自强看来,距企业仅1公里的国家工业机器人质检中心安徽中心,是支撑企业创新突围的关键要素。“每款机型都要经历高低温、震动、安规、疲劳等100多项严苛测试,如今六成检测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大幅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这种“下楼做实验”的便利,让企业2024年营收同比劲增超30%。
国家级产业平台——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正释放强大磁吸效应。这里不仅坐拥全国首批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唯一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更构建起覆盖“零件—整机—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服务体系。智能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与开发平台的建设,正助力企业突破多模态感知、人机交互等10余项“卡脖子”技术,其中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10年精耕,芜湖已形成全国罕见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240家上下游企业在此协同创新,从精密减速器到智能控制系统,从工业机械臂到服务机器人,完整产业链条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7位。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平台,则是在更大空间整合资源的载体,让资源要素通过平台发生互动耦合,做发展的乘法,实现价值倍增。
当前,芜湖着力建强“八个平台”,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并按照静态规模量、动态集聚量、价值创造量三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其中,产业平台主要评估高标准厂房、首位产业、十大新兴产业情况,设置9项指标。
过去一年,产业平台成绩可圈可点。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8500亿元、增长15.5%,营收利润率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均居全省前列。
制造业,是芜湖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底气所在。芜湖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奇瑞营收突破4800亿元,成为安徽规模最大的企业和增速最快的企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智能家电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2个集群入选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芜湖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中位列第34位,3年跃升10位。
大项目好项目,为产业平台提供强劲动能。过去一年,芜湖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93个、总投资超千亿元,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42.4%。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氢能等3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获批建设。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48.8%,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2.7%。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芜湖将在提升新兴产业能级、升级优势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档升级数字经济、更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