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改革破冰科技赋能 激活黄金水道新动能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2-10 07:58 来源: 镇江日报
【字体:

  2月7日17时,镇江孟家港国际储运发展公司码头,中国香港籍“奥斯陆勇士”轮卸完4.93万吨煤炭后鸣笛离泊。从2月5日靠泊到完成作业离港,仅用时两天。

  “按过去的流程,离岸手续至少要再等半天,现在系统自动并联审批,船卸完货就能直接出港。”镇江飞扬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船务部经理吴珊珊轻点平板电脑,向记者展示“海事通”APP上实时更新的办件状态。这一变化,源于镇江海事局推动的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查验“一件事”改革。

  在镇江海事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大屏幕,远程指挥过往船只避让“奥斯陆勇士”号。望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船舶动态数据,镇江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孙权告诉记者,在长江镇江段,平均每天有3艘以上的外轮靠离泊,每艘船都需要海事部门专人对接指挥。

  过去,外贸船舶办理出口岸手续需依次向海关、边防、海事3家单位提交纸质材料,耗时费力。孙权回忆:“代理公司常常抱着材料‘跑断腿’,若遇部门间衔接不畅,船舶在港多停一天,企业损失就达数万元。”这一痛点,在2024年迎来转变。

  2024年年初,镇江海事局将出口岸手续告知承诺制列为年度改革创新项目,联合海关、边防等部门,将线下“串联”办理改为线上“并联”协作。“信用良好的代理公司可用‘告知承诺书’替代传统联系单,手续办理时间大大压缩。”孙权介绍。试点期间,8家代理公司率先尝鲜,全年办理手续1215艘次,占镇江口岸到港船舶量的73.7%。

  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技术支撑。2024年12月,海事部门聚焦外贸出口环节便利化运输服务需求,研发上线船舶“出口岸联系单”电子化功能模块,推行出口岸查验“协同网办”,有效赋能外贸运输便捷畅行。

  “过去各部门系统‘各自为战’,如今信息自动抓取、并联处理,企业只需一次申报。”孙权向记者演示了操作流程:代理登录统一端口,上传材料后,系统实时推送至3家单位,审批结果“秒回”。

  “改革的核心是信任,但绝不是‘一放了之’。”孙权拿起一份《船舶出口岸告知承诺书》解释,“企业承诺材料真实,我们即办即批,事后通过‘双随机’抽查压实责任。若发现失信行为,将纳入黑名单并取消便利措施。”这一模式既释放了行政效率,又倒逼企业诚信自律。目前,镇江全港21家外贸单位已纳入“一件事”办理体系,电子化覆盖率100%。

  新春第一会上,镇江海事局“口岸‘告知承诺’让远洋外轮‘零待时’”举措获评“2024年镇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支撑起这份荣誉的是一组硬核数据:2024年镇江港外贸货物通过量达5050.9万吨,同比增长8.7%;船舶在港停靠时间减少近1000小时,增加港口吞吐量200余万吨,为港口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新春战鼓催征急,深化改革未有穷期。在采访中,孙权透露了下一步计划:2025年,海事部门将联合市口岸办推动智慧口岸系统升级至“3.0版本”,重点开发远程查验、智能监管等功能。“比如利用5G+AI技术,执法人员无需登轮即可完成部分检查。通过整合港口、航运、物流数据,构建全链条监管平台,用科技赋能兑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承诺。”

  “办件快一分钟,船舶就能多抢一海里,经济活力就能增一分。”这场关于效率与创新的竞赛,正在江河交汇处书写着“水运江苏”的镇江答案。

  记者手记:在效率与信任的天平上书写改革答卷

  指挥中心窗外,长江黄金水道百舸争流。大屏幕上闪烁着的光点,仿佛跳动的经济脉搏。当“奥斯陆勇士”轮鸣笛离港的声波穿透江雾,记者忽然理解了采访对象所说的“分钟效率”——行政审批每压缩一分钟,长江黄金水道就能多释放一寸黄金价值。

  这场改革最让人触动的,是制度创新中蕴含的辩证智慧。告知承诺制将“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协作”,看似简单的流程再造实则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秒回”的审批结果背后,是打破部门壁垒的勇气,更是重构行政逻辑的魄力。

  从APP指尖办件,到即将落地的5G远程查验,技术迭代正重塑行政治理的时空维度。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观念层面:当执法人员从纸质材料的“搬运工”转型为数据监管的“云哨兵”,当企业从疲于奔走向诚信自律蜕变,这种政企关系的重塑,或许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核。

  江河交汇处,万吨货轮鱼贯而过的场景令人震撼。海事部门的改革实践印证:改革不是简单的流程提速,而是以制度创新释放行政效能,用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底线,让每分每秒的效率提升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能。(记者 陶立波 通讯员 孙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