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竹编编扎、焊接扎彩艺术堪称一绝 许岭灯会:流光溢彩的民俗记忆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2-12 09:12 来源: 安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字体:

  “今年春节,虽然镇里没有组织大型灯会,但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灯会已经办了8场。”2月11日正月十四,见到叶剑飞时,他这样说道。

  “牌灯到、喝彩叫,迎龙灯、点鞭炮,请纳福、红包要。”宿松县许岭灯会,汇集民间竹编艺术、焊接扎彩艺术,以及杂技、脸谱、民乐、剪纸、彩绘、戏剧艺术等,玩的是灯,演的是歌舞戏,展示的有龙灯、花灯、牌灯、断丝炫锣鼓、高跷、大头灯、腰鼓灯等。

  许岭灯会起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据1986年编印的《许岭区简志》记载,早在清朝前期,许岭人民就注重正月“戏灯”的习俗。特别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必举行灯会来祈福。据当地的老艺人回忆,1946年、1950年和1957年举行过三次灯会,后一直未能开展,直到1986年才恢复,并称之为“第一届”,随后又举办过多次大型灯会。

  许岭灯会规模有大有小,大型灯会有近千名演职人员,灯期10至15天,进县城和周边乡镇巡游;小型的有100至300人参加,多在本镇范围内演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灯会的竹制编扎、焊接堪称一绝,各种鸟兽、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许岭灯会巡游期间,灯队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花灯展演和民间文艺展演。灯队巡游依次展现的是唢呐开道、报信灯、主题灯、花灯、故事灯、人物灯、狮子灯,紧接着表演戏曲、歌舞类节目,最后以展示龙灯结束。2013年许岭灯会被列入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

  木匠、篾匠、剪纸匠、裁缝……现年80岁的叶剑飞身兼多职。作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许岭灯会代表性传承人,每一届灯会中的花灯、高跷、畜牧彩车、双蚌戏鹭、台阁等道具均出自叶剑飞之手。2024年正月,第六届省级非遗许岭灯会巡演活动中,叶剑飞全程参与筹备工作。

  叶剑飞是许岭镇许岭社区居民,16岁做木匠,32岁成为供销社采购员,37岁到镇文化站协助办灯会。“到目前为止,许岭灯会一共举办了六届,我只有头两届没有参加。”叶剑飞说,镇里大型灯会断断续续举办,但是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灯会年年都在办。

  年轻的时候,叶剑飞每年都会根据生肖扎制相应的纸灯。可随着年龄增长,这项手艺干不了了。目前叶剑飞已收了3个徒弟,包括儿子叶徐海,他也是许岭灯会县级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靠着叶剑飞等一批艺人薪火相传,许岭灯会的传统节目不断排演。“我们将传承许岭灯会,守护老艺人,守护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扬。”该镇党委书记余正强说。(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