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
用“工业锅”炒香“农业菜”
春节是食品消费旺季。预制臭鳜鱼、富硒农产品、九华黄精礼盒、食用菌干货……连日来,我市各条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以满足线上线下销售需求,为全国各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居民的餐桌端上更多“农业菜”。
“池州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既能提高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具有池州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在2024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粮食深加工领域专家金征宇对池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
好山好水出好物。我市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著称,孕育了九华黄精、池州鳜鱼、富硒农产品、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但仍面临规模偏小、品质不稳、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切实推动我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转成为产业优势。”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科科长王永伟表示。
一块九华黄精,能加工成多少种产品?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给出答案:近50种。而这一数量每年还在不断增加。“除黄精丸、黄精果等产品,去年我们投入近700万元研发资金,成功研制出黄精抱枣、黄精龙珠茶等新品。这些产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及注重养生人群的健康理念,市场反响热烈。”该公司总经理宋淑英介绍。
2024年11月28日,我市黄精产业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作为该示范区项目的承担单位,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构建了覆盖黄精种苗繁育、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全过程的黄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024年,该公司实现年加工黄精8000吨、产值1.26亿元,较2023年均增长两倍以上。
近年来,我市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对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扶持力度,培育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青阳县禅悦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等黄精加工企业30余家,让黄精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强村富民产业。“我们村林下套种黄精近5000亩,每年用工达5000人次,带动户均增收9000余元。黄精成熟采收后,加工企业兜底收购,收益分红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青阳县庙前镇三义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万永亮说。
东至黑木耳、东至羊肚菌入选“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九华黄精入选“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莘田牌石台硒米被评为第二届“ 皖美大米”优秀奖品牌……2024年,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18.85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5%,增速居全省首位。“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转变,才能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王永伟表示,目前,全市拥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3家。
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旺,种植养殖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目前,我市黄精在地面积达12万亩、产值达30亿元;食用菌产量15.4万吨、产值达19亿元;茶园面积36.45万亩、产量1.36万吨,综合产值67.1亿元。“我们试验性地开展工厂化鳜鱼养殖、稻鳜共养等养殖模式,拓宽鳜鱼增量新途径。全市鳜鱼养殖面积达4.3万亩,居全省首位。”王永伟介绍。
臭鳜鱼作为徽州头牌菜,春节期间供不应求。位于东至县大渡口农产品加工园的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鳜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车间内,预处理、腌制发酵、包装、打包发货……臭鳜鱼生产加工线一派繁忙景象。“目前,我们单日成交量达2000件,成交额超20万元。”安徽鳜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元元介绍。落户不到两年,该公司年产量达3000万斤、销售额达2100万元,得益于资源要素不断向加工园集聚。
近年来,我市在大渡口镇投资建设安徽鳜鱼交易市场,为周边鳜鱼加工企业提供冷冻仓储服务。“过去,我们卖鱼要用自己的车子送到外地去。现在有了鳜鱼交易市场,卖鱼方便多了。”大渡口镇鳜鱼养殖户杨万友说。与此同时,针对鳜鱼加工企业囤货资金压力大问题,我市开发“鳜鱼贷”产品,推出农产品仓单质押商业金融模式。“去年年初,我们通过‘鳜鱼贷’轻松贷款700万元购买原料鳜鱼,节省了一大笔成本。政府和银行的扶持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杨元元表示。
2024年,大渡口农产品加工园产值达50亿元,其中,大渡口经开区已集聚水产品、粮油、休闲食品等领域加工企业30余家,产值达32亿元。
“大渡口经开区坚持抓招引、重创新、创品牌、促融合,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规模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我们将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物流圈,推动更多优质高端绿色食品打入长三角市场,争取通过3年时间,打造长江中下游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食品企业总部基地。”大渡口经开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高君表示。
我市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作为优化生产结构、做强产业链条的重要平台载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7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5家镇级乡村振兴创业园,入驻企业333家,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带动农民就业11304人,18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4360万元。
2024年8月8日,大渡口火星农厂项目签约;2024年11月3日至4日,在2024中国“池州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贵池区、东至县共签订池州鳜鱼产业招商项目6个、总投资17.2亿元……依托园区平台载体,我市围绕六大特色产业“以产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并先后组织70余家农业企业参加上海农交会、广西农博会等展销活动,帮助特色产业和本土企业“引流”“圈粉”。2024年,全市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106个,总投资128.6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个。
2024年,我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435.6亿元、同比增长16.35%;其中,九华黄精、池州鳜鱼、富硒农产品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50%。“我们将围绕六大特色产业,持续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强化政策扶持,加大企业培育、招商引资、平台创建等工作力度,推深做实农业产业化‘1+3+6+N’提升行动,确保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文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