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文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生产的智能录播、智慧黑板、虚拟演播等产品已销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阳经开区的安徽柯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称重传感器通过内置数字芯片,配合数字物联网仪表、不停车检测系统和手机APP,可实现车牌自动识别、自动称重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东至县大渡口经开区的安徽晶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池州的一家大数据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同深圳亲邻科技、达闼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
近年来,我市坚持“技术驱动”和“场景带动”两侧发力,积极构建以东部新城为“一体”,青阳经开区、东至大渡口经开区为“两翼”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布局,精心组织实施“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建设平台、引育人才”四项举措,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提质扩量增效。2024年,全市认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16家,组织15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诊断,建成10家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我市高质量的招商引资。
作为池州经开区2024年“新春第一会”集中签约项目,彭工智能装备制造(池州)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组绿色海工机器人装备项目,眼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从事船舶智能运维与高铁智能运维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应用与智慧管理体系开发,预计投产后5年内销售收入总额可达4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汪辉胜说。
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专班推进组工作人员章莅介绍,“2024年,池州市扎实开展‘双招双引’,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新引进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57亿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然成为我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池州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主要通过租赁融资,融资成本较高,无法享受政府贴息政策。2024年,我市出台了金融服务科创企业专项政策,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降低利率、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持续加大对科创企业服务力度。在华宇电子4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获批后,建行池州市分行又为该企业成功发放首笔“人才贷”2000万元,同时联动其建信租赁子公司量身定制“融资+租赁”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实现投放2000万元,降低融资成本5个点,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台台机器高速运转,工人用手指轻触屏幕即可实现流程操控,产品原材料自动从一个工序进入另一个工序。该公司副总经理章婷介绍,“2023年,公司启动数字化建设一期工程,投入500多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生产模式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化‘智造’转变,发展方式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该公司是池州高新区一家主要从事高强高韧铝合金新产品研发、铝棒熔铸、型材挤压、精深加工、表面处理、环保再生以及配套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3C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且为全球多家500强企业提供一站式铝型材加工服务。
人才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如同掌握了开启产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安徽栈谷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池州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一家从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建设和网络系统开发的科技型企业。2024年8月,在市科技局、贵池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及池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该公司成功引进高层级人才高承实担任公司董事长。高承实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入职后,他迅速对公司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划,确保公司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近年来,我市发挥池州上海“科创飞地”优势,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常态化对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池创新创业。2024年,全市引进培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个、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产业领军人才11人,4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企业获批省级创新平台。
谈及我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鹏飞表示,“我们将围绕‘2+5+N’产业集群,做好产业链招商,积极搭建平台,强化人才引育,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推进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企业与高校院所、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