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14个“美丽街区”、建改20座“驿站化”公厕、整治 6 条背街小巷、新增4000个公共停车泊位、启动一期 7 个重点片区“停车难”改善工作、完成 343 处路名牌整治、更新新型井盖 3000 个……2月18日,记者从宜昌市城市管理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宜昌城市管理工作将聚焦服务宜昌“三个重要”定位、“六个奋勇争先”,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做好“借鉴文章”“结合文章”“运营文章”“统筹文章”,打造“平、明、绿、美、净、齐”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据介绍,2025年,宜昌城市管理将进一步优化“大城管”运行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广街区治理“1245”模式,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创新“城市管家”运行模式,实行环卫保洁、园林养护、市政维修一体化作业。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进一步整治城市小微空间,按照“四美”要求、六性”原则,完善街区功能、丰富街区生活、提升街区品质,新建成14个“美丽街区”。按照“环境净化、道路硬化、空地绿化、墙面美化、管线序化、照明亮化”的要求,坚持“一巷一策、一街一景”,挖掘街巷文化,整治6条背街小巷,打造“小而美”的社区生活场景。改进公厕“驿站”运营模式,实现多元化服务,打造集服务、消费、休闲为一体的小型城市综合体。持续推进城市家具一体化、精细化、标准化建设,打造4个色系统一、设置整齐、独具特色的城市家具标准街区 。全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4000 个,启动一期 7 个重点片区“停车难”改善工作。强化共享单车监管,探索推进电子围栏和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市民骑行体验。
在实施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行动方面,完成宜昌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建成运行枝江、当阳、秭归、长阳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打造由“小区回收点、街道/社区中转站、区域分拣场”构成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2025 年新建不少于 500 个可回收物回收点、30 座再生资源“中转站”、6 座再生资源分拣场。
在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方面,疏堵结合治理出店占道经营,在保证城市“秩序感”的同时,更有“烟火气”。大力开展毁绿种菜、流浪犬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施工围挡、飞线综合整治。制定重点区域(路段)环境卫生作业标准、重大活动环境卫生分级保障标准及环卫基础设施运行监管制度。督促修复城区建筑物外立面 10000 平方米,完成149 座桥隧的定期检测。
在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方面,统筹海绵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等项目一体推进内涝治理。督促完成金桥市场片区内涝整治工程、前坪片区排涝泵站及配套管网改扩建工程、南灵片区防洪排涝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点军区地下管网升级改造项目。清疏排水管网 460 公里。建立完善“共性+特色”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优化重大节庆、重要活动保障工作制度,集中开展进出城通道、城市重要道路沿线、重点场站场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记者徐明明、郑璐,通讯员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