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成 俞冰清
“过去几年,埃夫特的市场销售成绩节节攀高。特别是2020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发展更是进入‘快车道’,机器人年销售量从上市当年的2000台左右,增长到了2023年的12000多台,三年增加五倍,去年又实现了出货同比30%以上的增长。”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富康在采访中自豪地表示。
2月中旬,当记者来到埃夫特采访时,王富康正在为一季度的业绩达成紧锣密鼓作准备。作为公司营销业务总负责人,他还记得自己在2015年刚加入埃夫特时,整个公司每年只卖出几百台产品,“当时很多的企业还用不起机器人,用得起的对于国产机器人接受度也不高。”
王富康相信,机器人产业是一条属于未来的赛道。“之前,我一直在浙江的传统制造企业工作,并且已经在杭州安了家。但后来,当我有机会接触到机器人产业时,我感到这个产业前景广阔。埃夫特是国产机器人的先行者之一,我下定决心来到这里开创一番事业。”他说。
从产品和服务两端发力,王富康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寻求市场突破。“起初几年,我和团队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开车在外面跑。我当时负责华东地区市场,瞄准相关制造企业,一家家去了解需求、推广产品,有时候一天花在路上开车的时间就超过9个小时。”渐渐地,埃夫特产品的口碑和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以华东市场为例,2016年左右埃夫特一年只卖出五六十台,到现在年销量八千到一万台。
产品得到市场认可,除了掌握需求,王富康和整个管理团队对于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于研发的高投入和持续积累,都为产品打造出过硬的“内核”。“有了持续的研发投入,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才得以保证,这帮助我们的业务不断从有限的场景,走向光伏、电子、锂电、汽车、喷涂、焊接等更广阔的市场。”王富康说。
在王富康看来,埃夫特这种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发展轨迹与芜湖的城市气质和发展氛围密切相关。“来埃夫特工作之前我从没有来过芜湖,感觉充满了未知。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与杭州相似,也是江南水乡,山清水秀,气候环境都很好,适应起来很容易。”
如果说芜湖有什么让王富康感到“意外”的,那就是政府部门对于产业发展形势的熟悉程度,“政府部门跟我们交流对产业趋势的看法,了解企业的想法和需求,很多观点都非常专业与深入,看得出对产业进行了用心的研究,而且围绕产业支撑、人才招引、服务配套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芜湖营商服务的另一大优势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系统性招商。”王富康说,这样有助于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也有助于围绕龙头企业制定国产化的行业标准,打破国外垄断。
这个月初,芜湖“新春第一会”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摆在城市发展突出位置,这让王富康倍感振奋,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
“国内机器人产业也和很多其他行业一样,存在内卷现象,低水平的‘卷’浪费资源,对企业发展无益,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就是要靠科技创新。”王富康坚定地表示,芜湖对于创新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可以为在芜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持续赋能。
有了充沛的阳光雨露和适合的土壤,小树苗才能逐步长成参天大树。对于埃夫特未来的发展,王富康心怀美好愿景:“我们将致力于提升智能机器人普及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也希望与芜湖这座城市携手,共同成为人工智能研发和智能制造的先行者、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