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现有养老机构228家 老年助餐机构197家 多元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4-05 08:00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既是民之所盼,更是民生大计。‌截至2024年10月,宜昌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为100.2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4.99%‌‌,宜昌市的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今年的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如今,随着宜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医养、餐饮等行业的银发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从畅通养老与就医的衔接渠道到便捷的就餐服务,宜昌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供给,让百姓养老更有依靠。

  养老变享老

  幸福食堂吃出幸福味儿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发展银发经济,首先要丰富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

  “饭菜品种多又实惠,味道还不错,我和老伴儿两菜一汤,花不到30元钱。”4月3日中午12时,家住西陵区紫晶城小区76岁的居民李玉琴吃上了解放路社区幸福食堂送来的饭菜,她告诉记者,伙食费不仅便宜,老年人吃饭还能打折,送餐都不收跑腿费。

  记者了解到,一个月前,老人大腿骨折在家休养,子女远在国外,老伴又生病住院了。此时,解放路社区幸福食堂伸出援手,负责人管婷每天派人为老人送餐,这一送就没断过。

  如今,在解放路社区幸福食堂,像李玉琴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建设之初,管婷与合伙人对社区条件进行了调研,发现该社区有居民5000多人,老年人占800人以上,且很多老人行动不便,于是,管婷与合伙人决定开办一个幸福食堂。

  “自去年4月份开业以来,每天大概有250人进餐,一荤一素是10元,一荤两素是15元,两荤两素是18元,居民可以随意搭配,老年人还能享受7折优惠。”管婷告诉记者,根据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食堂还推出低油低脂、低糖的菜品。

  医养结合

  照护服务专业又贴心

  如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宜昌,面临着医养结合需求集中释放的巨大挑战,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供给是老龄事业的重要任务,更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蔡爷爷,今天身体怎么样?我们要吃药了,再量个血压。”3日上午9时许,宜昌芳华年养老服务中心医务室负责人杨阳推开门,轻声问候。蔡爷爷坐在轮椅上笑着说:“热敷后,腰好多了。”

  杨阳告诉记者,很多老人都有基础性疾病,院里专业的全科医生定期进行会诊,根据老人的病情调整用药。医务室药品柜里分门别类摆放着每个老人的药,她们定时上门送药,监督老人服药。针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医务室还定期测血压、血糖、查体,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对于一些半失能的老人,还组织人员带领他们进行康复训练,锻炼腿部肌肉的张力和手脑协调能力。

  “我的腰一直不好,家里没有人照顾,这里不仅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基础养老服务,还具备慢病管理、紧急救治等医疗特色服务。”蔡爷爷告诉记者,在护理人员的照料下,多年的老毛病缓解了不少。

  政策“东风”劲吹

  银发经济发展提速

  银发经济既是民生实事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新赛道”。随着老年消费升级,市场需求成为强大驱动力,老龄群体期待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2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21家,老年助餐服务机构197家。”宜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大力支持银发经济的发展,给予非政府投资养老机构每年2000-3000元每张床位的建设补贴、1000-3900元每人每床每年的运营补贴,给予老年助餐机构3-8万元每年的运营补贴。同时推动服务供给多元化,其中亚行贷款宜昌养老项目已投入运营7个子项目。

  解决好老年人生活圈、身边事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智能设备、远程医疗等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记者 杨春艳 王飞 通讯员 刘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