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世宁)建成1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孤儿及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过去一年,芜湖市民政系统以创新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2025年,将围绕“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实施系统化民生工程,以精准施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保基本”向“优品质”跨越。
保障网越织越密。芜湖打造“政府救助+慈善帮扶+自助互助”模式,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50元、83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低保标准的1.3倍,全年支出各类社会救助资金8.9亿元。儿童福利保障有力,孤儿集中供养标准提升至每月1850元,保障标准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童享蓝天”项目为16名特殊儿童开辟机构外康复新路径。湾沚区成功获批民政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试点,为全省唯一。
服务网持续升级。基本养老服务更加普及,建成1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完成21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入选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2个康养基地入选第四批长三角(安徽)健康养老基地。社会组织活动开展更加活跃,完成第九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投入资金198万元,开展项目24个,累计开展服务活动653场次,直接服务15427人次,间接服务16088人次。慈善工作开展更加有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170.42万元。开展“福彩助学”活动,为464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13.9万元。
今年,芜湖民政工作将围绕民生关切重点推进五大任务: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化长三角养老服务协同机制,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在社会救助方面,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强化大数据动态监测预警,规范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在儿童福利保障层面,健全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机制,推进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建设,扩大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覆盖面;在专项治理方面,开展殡葬领域“综合查一次”试点,优化公益性公墓规划布局,深化婚俗改革试点成果;在社会治理创新上,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打造“芜心向善”慈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