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肥鱼“游”出大产业 工厂化养殖基地达15家 预计今年产销量超300万公斤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4-21 07:01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6个硕大的长方形水池一字排开,随着工作人员抛撒饵料,成群的肥鱼(学名长吻鮠)争相觅食。这是4月19日,记者在位于枝江市仙女镇的康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见到的景象。

  “一季度,我们已生产销售肥鱼10万公斤,预计全年销售40万公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贺必云告诉记者,肥鱼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出塘价在每公斤42元—44元之间。

  康益合作社养殖基地是目前宜昌市规模最大的肥鱼工厂化养殖基地。贺必云介绍,基地在养殖池底修建配套管道系统和储水池,通过池水不断更新和温度调节,最大程度模拟肥鱼自然的生长环境。由于肥鱼喜夜间捕食,基地还借助自动化系统,实现夜间定时精准投喂。“这些标准化养殖技术的运用,既避免了饲料浪费,又能保证养殖池内的水质,降低了养殖风险。”

  肥鱼供不应求,效益稳定可观,2024年,康益合作社又新建8个圆形养殖池,产能是原来的2倍。像康益合作社一样,近年来,我市水产养殖企业大力推行规模化绿色生态养殖,为市场供应充足优质肥鱼。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肥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发展到15家,设施养殖规模突破10万立方米。各基地肥鱼年产量均在10万公斤以上,预计今年全市肥鱼产销量超过300万公斤。

  为提高肥鱼品质,从2021年起,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开展肥鱼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负责人袁军法教授及其团队在长阳肖洞岩生态养殖基地对不同养殖阶段、不同暂养模式下的肥鱼进行随机采样,通过高精密科学仪器测定肥鱼肌肉营养成分、土腥味物质含量等指标,以此建立起肥鱼质量评价数字化模型和多维度高品质长吻鮠评价标准。

  袁军法透露,为了得到高品质肥鱼,在关键技术试验研究过程中,还开展了放养模式优化、清水态养殖水体构建等技术手段研究,同时通过建立起捕前养殖、暂养等管理标准,辅以功能饲料科学投喂等技术,形成长吻鮠养成后品质快速提升标准化技术体系。(记者揭兴伟、通讯员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