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冠英、范玉峰,通讯员高栋)4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解读《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伟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围绕“宜昌如何做强自身实力,在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打造汉襄宜‘金三角’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这一问题,徐伟营表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既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干好一域促全局;也要着眼全省所需,站位全局谋一域。宜昌重点抓好“紧扣高质量,做强‘增长极’”“聚焦一体化,建好‘城市群’”“突出协同性,链接‘邻里圈’”三个方面工作。
2024年,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全国百强城市第48位,进入了登高望远、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宜昌将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城市体量。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深度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做大做强“3+2”主导产业。按照“新城向北拓展、产业向东集聚、科创向南布局”思路,以东部产业新区为引领,构建核心主城+产业集聚区“一城一区”空间形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力实施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宜都、枝江、夷陵百强进位,支持当阳百强冲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
“坚决扛牢宜荆荆恩城市群‘群主’责任,加快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筑牢‘金三角’重要支撑。”徐伟营说。推动产业共链,加快建设“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做大做强“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推动交通互联,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宜段、郑万高铁联络线、当枝松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构建“对外同辐射、对内成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生态共治,落实长江、清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民生共享,巩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成果,谋划推动更多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域通办。力争到2027年,城市群经济总量达到1.7万亿元。
此外,宜昌将协同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承接武汉都市圈辐射,助力提升支点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在科创方面,积极参与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武汉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推进科创平台共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文旅方面,联合武汉、襄阳共同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携手打造“神武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并与重庆联合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通道建设方面,全力服务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强宜昌港与武汉阳逻港、襄阳港协同联动;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宜涪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共建汉襄宜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积极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等地区产业转移,更好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加强国际贸易资源整合,推动自贸片区、综保区联动发展,积极融入中欧班列国际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
徐伟营表示,宜昌将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的新使命,咬定目标、找准定位,实施重点突破,加强协同联动,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贡献宜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