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七年累计让1600吨废弃物“回家”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5-07 07:29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连日来,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逐个对城区8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中转站点进行台账、分类等全面检查,并张贴回收宣传标语,用“执法蓝”守护“生态绿”。

  经过多年探索和有序推进,截至今年4月,全市累计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达1600吨。群众自觉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意识不断增强,回收处理率不断攀升,2024年回收率达82.8%。昔日乱丢乱弃农药瓶(袋)的现象得到了缓解,生态效益显著。

  自2018年试点探索以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科技企业运用“农资管家”智慧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全市2382个回收站点电子台账全覆盖。通过引导14家农资企业组建专业化回收处理公司,构建起“农户分散上交、站点逐级储运、企业专业处置”的市场化运作链条。

  2021年,我市办结首起“未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义务”行政案件,以案释法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落地见效。全市农业执法部门结合“双随机”检查,强力推动“检查农药经营户必督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执法机制,仅2024年全市就开展专项巡查37次,责令整改问题34个(次)。开展回收业务培训2040人次,发放专用回收桶1360个,实现执法监管与指导服务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380余万元用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生产厂家泰盛化工主动请缨,连续举办三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大赛;枝江仙女镇向巷村村民通过“积分超市”,用农药瓶、袋兑换生活用品;点军区组织18支环保志愿者队伍投身回收工作,车溪村七旬老人龙德宏3年累计捡拾废弃农药瓶2200余个。

  依托三峡环清能源公司,我市在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闭环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市域内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高温焚烧发电技术,年均处理农药包装物400吨,发电量达20万千瓦时。处理后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七年持之不懈的努力,宜昌建立健全“法治监管+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宜昌样板”。(记者揭兴伟,通讯员卢先珊、黄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