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马明龙署名文章《丹阳有“镜”界》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切实增强广大企业发展信心。连日来,记者走访丹阳眼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代表以及眼镜行业从业者,记录他们对政策的期待,为眼镜产业行业发展献智献策,引领丹阳眼镜产业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出台配套政策,助力丹阳迈向“世界眼镜创新策源地”
“丹阳市眼镜商会呼吁政府以马书记文章为纲领,围绕技术突破、品牌出海、生态融合三大核心,出台配套政策,助力丹阳迈向‘世界眼镜创新策源地’。”就如何推进丹阳眼镜产业行业的发展,丹阳眼镜商会秘书长袁红锦表示,丹阳眼镜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阶段,亟需政策精准赋能,如扩大并加强对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国产替代项目研发费用、智能化改造项目补贴政策等;还有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如明月镜片)、孵化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如江苏全真光学的变色镜片)、品牌国际化认证、出境参展、布局海外仓政策等。
“公司将认真学习、领会马书记文章精神,以人民眼健康为中心,用匠心打磨镜片品质,筑牢企业研发平台,大力引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持续贯彻‘镜片+仪器’双引擎驱动及‘品牌+科技’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争取早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视光企业。”丹阳龙头眼镜企业汇鼎光学综合管理部经理、科协秘书长严欢欢表示,“汇鼎光学期望政府在高端人才引进、重大品牌活动推广、具有影响力的国内眼视光发展大会举办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从三方面入手,提高丹阳眼镜核心竞争力
“马书记的文章给了我们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力量!”国家一级验光师、丹阳视光学研究所所长赵龙生感受深刻。“眼镜戴起来不仅是要看得清楚,还要能够正确矫正视力和视功能状态,保持清楚、舒适,用眼持久。”提及对政策的期待,赵龙生说,丹阳眼镜市场需要从行业规范、员工培训、市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以此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行业规范层面,赵龙生指出,要提高眼镜行业验光配镜的专业要求、营业规范技术要求以及配镜的技术质量要求,尤其要做好眼前节的检查。当消费者到店配镜时,应有效推广配镜的专业知识和程序,涵盖配镜的选材、导购等环节,以此规范配镜流程,确保配镜过程科学合理。
员工培训亦是关键。赵龙生强调:“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实操性,这一点,很重要!”他举例称,对每一副加工后的成品眼镜进行反复检查和试戴,可有效避免对患者眼睛造成不良影响,这充分凸显了员工培训对于保障配镜质量的重要性。
市场管理同样不容忽视。赵龙生提出,要坚决杜绝以低价为诱饵引导消费者购买验配及程序不规范的眼镜,加强监管和指导,让消费者在选购眼镜时更加理性、专业。 (记者 佘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