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从黑水塘到国家级示范点——枝江市孙家港村智慧赋能打造农文旅融合模式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5-12 07:51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5月9日,枝江市七星台镇孙家港村七星生态园,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

  看似普通的大棚,科技感十足。村民们动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就能控制大棚里的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

  “别小瞧这些大棚,它们已经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村党支部书记时小平介绍,全村目前年产果蔬超千吨,亩产值10万余元,年产值突破400万元。

  矗立着的一排排智能大棚,让村民孙世娥感慨不已:“就在6年前,村里还是另一番模样。没有经过处理的尾菜乱堆乱放,禽畜粪便到处都是,水塘都是黑的。”

  变化发生于2019年,在上海工作的“新农人”孙小华返乡创业。作为地道的孙家港人,孙小华带领团队运用环保科技手段,对黑臭水体进行“刮骨疗伤”:清除底泥、种植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护坡和浮床,还引入了光伏发电和智能灌溉系统。

  短短几年,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生态湿地,荒废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人民,怎么带动村民挣钱?孙家港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决定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建设集四季采摘、农旅观光、宣教研学、生态种养殖、果蔬加工、农耕体验、全量资源循环为一体的未来数字智慧田园综合体。

  为此,村里先后召开湾子会30余场次,11名联户长示范带动,53户村民自愿让出土地200亩,群众自治组织、经济社会组织也加入进来,以1322万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

  现在的孙家港村种上了草莓、羊肚菌、樱桃小番茄、蓝莓、车厘子等多种果蔬,销往全国各地。

  走进该村空中草莓园,草莓种植槽整齐地悬挂在半空中,智能恒温、智能内外遮阳、电动天窗等系统一应俱全。

  “可吸纳周边村民40余人就业,月均工资5000元以上。”空中草莓园负责人说,智慧农业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新农人”的回归也为村庄注入了新活力。孙小华将自己在外工作经验融入乡村振兴,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期七星生态园项目和二期和美乡村项目,后续三期将建设七星湿地,打造磷石膏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国家级示范点,四期将建设绿色智慧农场项目。

  孙家港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生态和产业上,更体现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上。

  该村构建了以田园乡村为底蕴,以休闲采摘为特色,以共享经济为亮点的农文旅融合模式,打造了四季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共享菜园等特色项目,将村民房前屋后的零星荒地整合利用,划分成小块供游客认领种植,形成了集休闲、民宿、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

  “村里的环境好起来了,大家伙的口袋也鼓起来了!”村民时作海兴奋地说。(记者付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