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正值周末,记者跟随宜昌东部产业新区一家企业的员工杜小梦,体验她的下班通勤路。从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出发,走田家河大道、张家湾路、峡州大道二期和一期等城市道路,用时近一个半小时返回中心城区。“还有另一条通勤路,就是走呼北高速和沪渝高速,速度更快、用时更短,但需花费16元高速通行费。”杜小梦告诉记者。
在东部产业新区,像杜小梦这样在工作日每天通勤往返中心城区的企业职工不在少数,有没有一种选择,既可以节省通行费用,又能够缩短通勤时空距离?
眼下,峡州大道三期项目正铺陈开来,它起于猇亭区先锋路,止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赵庄路,预计今年年底,全线19.1公里道路将具备通车条件,作为宜昌“四纵六横”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峡州大道三期串联猇亭区、夷陵区、枝江市和宜昌高新区,形成更高效的交通网络。
“峡州大道三期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预计全段通行时间在15至20分钟。”宜昌产投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峡州大道三期项目负责人杨逸轩介绍,相比走高速公路节省了通行费,和现有城市道路比较,又缩短了15至20分钟通行时间。
“特别期待这条道路开通,可以降低时间成本,节省通勤支出。”这是杜小梦和园区其他企业职工的共同心声。
目前,峡州大道三期项目正在进行先锋路互通、上跨沪渝高速主线桥、下穿安猇一级路通道等关键节点施工,其中上跨沪渝高速主线桥是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全桥长1.2公里,宽36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
“跨沪渝高速部分,采取全封闭挂篮施工方式进行空中作业,不在高速公路中间设桥墩,不影响高速公路正常通行,预计今年11月合龙。”施工现场,峡州大道三期上跨沪渝高速主线桥施工负责人吴玉龙介绍,随着施工不断取得新进展,从中心城区到东部产业新区,这条“又快又省”的交通“主动脉”一路延伸。
在宜昌东部产业新区,总投资44.3亿元的12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它们或是构筑起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大通道,或是促进各片区之间互联互通,形成更高效的路网,不断提升东部产业新区的承载力。
在白洋工业园田家河片区,记者看到,临港大道的建设“进度条”即将“加载完成”,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绿化以及交安附属设施安装,预计5月底可以达到通车条件。在此之前,田家河片区由南至北只有田家河大道一条主干道,高峰时段通行压力较大。临港大道通车后,增加了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可以“双管齐下”。
“临港大道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网功能,构建高效的运输通道,降低片区企业运输成本,将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宜昌产投集团临港大道项目负责人韩佳城表示。
“通过大力实施东部产业新区路网建设,畅通发展‘主动脉’,形成园区‘微循环’,不断完善东部产业新区的要素配套,提升园区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宜昌高新区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科科长黄强说,一条条道路勾勒出发展“脉络”,纵横交错之间,重大项目比邻而建,在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区白洋工业园内,“四上”企业数量已达60家。(记者付伟 通讯员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