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两新”政策赋能 订单持续攀升 新能源船舶从宜昌驶向新蓝海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5-13 07:42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长江宜昌段232公里岸线,既是黄金水道,也是湖北四大船舶制造基地之一。随着“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宜昌船舶产业迎来新机遇,新能源船舶订单量持续攀升。

  订单饱和船企火力全开

  5月12日,位于枝江的宜昌船舶工业园内,机声轰鸣,10家船企正开足马力忙生产。

  宜昌船舶工业园今年承接造船订单114艘,其中新能源船100艘,涵盖LNG、甲醇、纯电动等船型,占比87%,同比增长37%。

  在湖北东船重工的船台上,景鹏1006、1007、1008号新能源货船依次排列,“刺刺”声响起,弧光闪烁、焊花飞溅。公司副总经理徐红生介绍,这批新能源船舶将在今年10月前陆续交付。

  园区另一侧的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内,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省际度假游轮已进入上层建筑施工阶段。这艘游轮采用“燃油+动力电池”系统,建成后将执行上海至重庆旅游航线,“能耗较传统同级别游轮,将降低20%以上。”三峡旅游集团度假邮轮项目组轮机主管康敬原告诉记者。

  除了宜昌船舶工业园,三峡大坝上游的秭归华星船务有限公司从去年8月份开始,新能源船舶建造也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眼下共有10艘新能源船舶在建,其中2艘已下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8艘在船台施工,还有5艘在排队待建。

  政策杠杆撬动内需潜力

  订单增长的背后,源于“两新”政策精准发力。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支持10年以上内河客船、15年以上内河货船及15年以上沿海客船、20年以上沿海货船报废更新,报废后置换燃油或新能源船可获1500—3200元/总吨补贴,新建新能源船另补1000—2200元/总吨。2025年1月政策扩围,重点推进老旧营运船舶更新。

  宜昌三通航运有限公司经营着宜昌到重庆的滚装运输业务,去年借着“两新”政策东风,公司报废3艘15年以上柴油滚装船,并新建了1艘8000吨新能源滚装船。“新船造价7000多万元,补贴5000多万元,企业仅需承担2000多万元。”负责人陈耀洲称,新船投用后运营成本大降。

  随着新能源船舶订单的持续攀升,宜昌不少船企已出现船台“一台难求”的情况。

  技改创新破解产能瓶颈

  面对井喷式订单需求,宜昌船企正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管理优化提升交付能力。

  在秭归华星船务生产现场,10艘新能源船舶同步建造的景象已成常态。去年起,通过招兵买马增加劳动力,同时优化下料加工、焊接组装、总装等建造工艺,企业将单船建造周期从8个月压缩至5个月。

  在宜昌船舶工业园里,更多的船企还通过向“新”求质,推动船舶制造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力争在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浪潮中稳步前行。湖北东船重工在扩充场地的基础上,投入一批起吊设备、数控设备,使整体产能比以往增加了40%。

  枝江鸿巨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在江口开工建设40亩绿色智能车间,将引入焊接机器人、涂装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建成后年交付量从12艘提升至16艘。

  随着一艘艘新能源船舶驶离船台,这座长江畔的城市,正书写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记者朱颢莹 许正宇 通讯员毛晓娜 郝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