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记者从宜昌市发改委获悉,《宜昌市山区县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评估报告(2021-2023)》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长阳、五峰、秭归、兴山、远安5个山区县首次完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核算结果显示,2023年5个县绿水青山总价值2342.12亿元。
宜昌市西部山区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摸清生态“家底”,去年5月,市发改委会同长阳等5个山区县发改局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开展各山区县2021-2023年度GEP核算工作,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让人们更加直观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
GEP即生态产品总值,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在核算期内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之和,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此次核算的物质产品主要有农林牧渔产品,调节服务主要有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空气净化等,文化服务主要有景区观光。
报告显示,2023年5个山区县GEP总值依次为:长阳765.99亿元,五峰545.25亿元,秭归428.28亿元,兴山349.05亿元,远安253.55亿元。从GEP构成来看,5个山区县调节服务的总价值量占比最高,达到90.86%,物质供给占比为7.44%,文化服务占比为1.70%,凸显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观,生态地位重要。
纵向对比2021至2023年,5个县GEP总值均稳步增长。其中,物质供给价值持续上升,调节服务价值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兴山和长阳的文化服务价值呈现较大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80%和53%,反映出两地近年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成效显著。
据悉,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基于上述核算工作完成了湖北省地方标准《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起草,已获批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立项,将为全省山区县开展GEP核算工作提供规范统一、权威可比、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宜昌山区县GEP核算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下一步将探索核算结果实践应用,推动GEP向GDP转化,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金山银山”效益。(记者邓羽琴 通讯员罗翀)